第 223章 不知道回来的路(1 / 4)

有人带头,众人纷纷叫嚷着,要签字画押。

既然说定了事情,陆元元拿出纸笔,顾铮写了文书,让两个村的村民签字画押。

会写字的,就自己写上名字,按上手印。

不会写字的,就让人代笔,然后按上自己的手印。

很快就画押完毕,大家都准备动手摘柿子。

此时,邓大魁就对两个村长说:“两位村长,为了以后少发生争执,这几个山坡的柿子树,你们两个村一分为二,各村一半,不可越界,摘多摘少都是村里人的事,如何?”

两人当然没问题,齐声应好。

陆元元想不到外公想的这么周全,忍不住在心里点赞,姜还是老的辣!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就是不一样!

两个村长带了几个人,大概丈量了一下柿子林,划分了界限。

并告知两边的村民,要严守规矩,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坏了两个村子的情分。

大家纷纷点头,各自去了自己村子的地头,开始摘柿子。

陆元元游走在柿子林中,指挥着大家要怎么摘柿子。

摘柿子可不能直接硬生拉硬拽,而是要用剪刀把柿子连蒂剪下来。

做柿饼的柿子,也不能要太熟的,七八分熟就行。

不到一个时辰,每家都摘了好几筐柿子。

陆元元就告诉老爹,让大家先回去,把制作柿饼的方法学习一下,等学会了再来摘柿子。

野羊岭每家派了一个代表,跟着陈村长来到了羊头沟,陆元元就教大家怎么制作柿饼。

先用菜刀把柿子去蒂削皮,然后放在竹匾上暴晒。

“各位大叔婶子,你们看,在这样的大太阳下面,每天给柿子翻个儿,晒三到四天,等柿子表皮慢慢皱起来之后,就可以捏出柿饼的形状!”

陆元元边说边做着示范,然后又说:“晒到八到十天之后,基本上就能成型了,天气好,最多晒十五天,要是温度没那么高,就晒二十天左右,晚上要用东西盖起来,防止露水打湿,晾晒的差不多了,就整齐的码放在阴凉干燥的屋子里保存,到时候我们会过来看情况。”

大家一听,原来也不难,好似挺简单的。

就是削皮的时候,用菜刀不方便,很多人手比较笨,就把柿子削的坑坑洼洼的,形状不怎么好。

陆元元看在眼里,又想到了前世的那种削皮刀,打算回去之后去铁匠铺打一些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