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三体的制作日记(下)(2 / 3)

片,而且每一片都是不一样的。

为此,特效团队还专门找到了力学方面的专家并进行推演,最后才完成了这一组镜头。

麻烦并没有结束。

也许是之前的拍摄太过于顺风顺水,导演沈青将好运全部用光,导致于三体拍摄时困难重重。

又又又又出现了全新的麻烦,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着剧组去处理。

有一场重要的戏份要在海边进行拍摄,但是拍摄当天狂风大作。

刮起的台风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异常的痛苦,他们几乎是顶着大风拍摄这一场戏。

条件艰苦,但是要学会克服。

在船上活动的工作人员,举步维艰,他们必须固定好自己的器材,以防被大风刮走。

时常会出现一些道具乱飞的情况。

狂风总是夹杂着暴雨倾泻而来。

在勘景的当天,导演沈清披着雨衣,在暴风雨天进行着影片的指导。

好在只有天灾,没有人祸。

在整个七月份中,制作团队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红岸行动这一出高潮戏上。

八月份。

拍摄场地再一次改变,剧组并没有扎根在京城横店城,他们来到了新的取景地点。

这处地点是人工打造的,制作团队提前半年告诉当地的农民伯伯,要求他们在这一处地上种麦子。

导演组要求的麦子并不是普通的麦子,必须是特殊品种。

因为要呈现出更佳的视觉效果。

为了三体麦田名场面这场大戏,该地区的农民伯伯们兴致勃勃的种麦子,因此也拿到了很多薪酬。筆趣庫

影视基地的搭建~特效的制作花钱如流水,导演组自然也不能亏待这些辛苦劳作的农民。

八月份,还没有到达丰收的季节。

麦子生长的高度,正好符合制作团队的要求。

剧组在该处取景,演员陈翊和于伟等人,都爆发出了惊人的演技。

这处麦田的名场面,大概需要用五分钟左右。

胶片比也来到了惊人的十二比一。

这可不是原来的沈清。

之前的沈清拍片效率很高,胶片比一遍不会超过六比一。

最佳成绩是拍苏州河的胶片比。筆趣庫

仅仅是四比一,要比一些独立电影还要节俭。

沈清是真的要和电影宗师姜文一较高下,看看到底谁才是最会玩胶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