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怂恿(2 / 5)

“国外通行的做法,是以股票市场为基础的二级市场充当这个蓄水池和缓冲区,咱们国内的条件,没那么成熟,股票市场不太成熟,容纳能力有限,一旦贸然大幅注入热钱,就是大起大落的结果,十分不美。相比之下,房子单价高,居住属性不可或缺,上涨势头确立,未来二三十年的风险极低。满足上述条件,你看……”

说着的金尚摊了摊手,

“还有比这更好的蓄水池了么?”

外行可能听得一头雾水,只想着不明觉厉,可真正提纲挈领的经济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学者,都能明白金尚话里的意思。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资本也是如此,会自发地往风险低,利润高且稳定的领域积累。

以国内的现状,还有什么是比房地产这一行更适合完成它应有的历史时代使命的吗?

遗憾的是,在场的几个人中,没几个能理解金尚稍显专业一点的话里包含的巨大价值,一知半解的吴蝉,也只是附和了几句,提了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就笑着做了总结:

“如果真如小金所说,看来大家确实应该早作打算。”

“长远来看,总不会亏,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好,感谢小金的精彩分享。下面,可否说说你对互联网的展望?我想,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对估值三十亿幕后的故事,也很感兴趣。”

“这个嘛,其实就是我来吹牛的过程的,哈哈……”

金尚和在场几人笑了笑,后继续解释道道,

“总的来说,三分努力,三分运气,三分公司同事的付出与努力,剩下的一分,交给运气吧。”

“将成就的三分归于自己,看来小金也是很谦虚的……”

“实话实说吧。很多创业成功者,很容易陷入自我肯定,甚至拔高自身能力和贡献的妄想中。绝大部分情况下,商业上的成功,是一连串巧合的结果。作为企业家,比较忌讳将时代红利砸到自己头上的幸运,视作自己的本事……”

“这番话,好像是在批评如今比较流行的成功学以及一众大师……”

“不是在批评,就是在鄙视。那些打着各种各样的幌子,出书,讲课,收徒之类的混子,不是蠢就是坏,有志青年们,千万不要相信他们。老老实实看书学习,进入正规大学,获得专业的知识,再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发展方向……”

“可是,小金好像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吧,也不是专业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