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朱雀之山(1 / 3)

末代探陵官 辰小刀 1073 字 10个月前

帝王心胸狭窄,自然是不希望史官记载对自己不利的东西。

不过,古代史官气节之高,也着实令人佩服。

在《左传》中,曾经有这么一段: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春秋时期,崔杼杀了齐庄公,不想背上弑君的骂名,便要求当时的史官太史伯改史书,太史伯严词拒绝,被崔杼所杀。

太史伯死后,太史伯的两个弟弟太史仲和太史叔先后承担起史官的责任,但是却都拒绝改掉史书,如实地记录了崔杼弑君的事实,又被崔杼杀了,之后,太史季,也就是太史伯等三人的四弟,竟也还是不肯服软,坚持要记载下崔杼弑君之事。崔杼终于无可奈何,任由太史季记载了下来。wap.bΙQμGètν.net

相传,在太史季记载下崔杼弑君之事后,出门遇上从南方赶来的南史氏,得知南史氏是因为此事而来,决意称,若是太史季同样惨遭毒手,自己便顶上,宁死也要记下崔杼弑君之事,得知太史季已经成功,才安然离去。

史书上崔杼弑君之事,因为这一门三条人命,才得以记载保存下来,几乎可说是字字句句都渗着淋漓鲜血。

史官气节如此之高,历朝历代的帝王也颇有忌惮,但是无论哪一代,在探陵官一事上,都是绝不肯妥协让步,所以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下来关于探陵官的事情。

可就是这样的原因,让我和林星瀚现在是无比的头疼。

民间野史自然是不可信的,但是真正的史书,关于探陵官的一切事情都是在打哈哈,要么不记,要么,完全避开了探陵官之事。

现在,我和林星瀚只能依靠着探陵官一代代传下来的本事,来推断当时的袁天罡究竟会把自己的墓葬放在哪里。

但是世事更迭,沧海桑田,这世间山川河流之样貌,早不知道变过多少次,袁天罡那个时候的山川样貌究竟是怎样的,现在我和林星瀚也无从得知。

千万莫要以为山川更迭是难得之事,在时间的推移下,一切皆是变数。ωωw.Bǐqυgétν.net

拿黄河来说,最近的两千五百四十年间,黄河泛滥一千五百九十三次,因泛滥而导致的河道大改道共计二十六次,光是入海口就改了好几次。

周定王五年,黄河偏离禹河故道,转而在章武,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沧县入海。

宋仁宗庆历八年,黄河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