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风声雨声读书声(2 / 3)

了建议,“古有白袍将军陈庆之,字子云。奉旨兴师北伐,敌将畏其兵威纷纷望风而逃,留下了千军万马避白袍的佳话。你既然名庆之,又是良将,不妨就以他为楷模,表字慕云,如何?”

“多谢朱公。卑职誓不负朱公所望!”韩庆之听着对胃口,立刻躬身拜谢。

“慕云不必多礼!”朱一冯叫着韩庆之的表字答应,心中比三伏天喝了冰镇的葡萄露还要爽快。

东林诸君子走通了朝廷中的路线,非要“弃郑而扶许”。他性子软弱,不愿拿自己的小细胳膊去别东林诸君子的马车。

但是,在内心深处,他却对东林诸君子此举,非常不满。对东林诸君子极力要维护的许心素,也是一百二十个瞧不起。

韩庆之能够主动出击,连挑许心素团伙窃据的三座大岛,还如切瓜砍菜板砍下了许氏麾下十三名悍匪头目的脑袋,等于无形中,替他出了一口恶气。

所以,他对韩庆之的第一印象,就非常不错。

而韩庆之兴办学堂、招收百姓做工,引夷狄之长为华夏所用的举动,又与他心中的儒家正道暗暗相合。

他当然要更高看韩庆之一眼。

此外,他虽然自称老夫,却只有五十四岁,还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在福建巡抚位置上多干几年,甚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而福建巡抚这个位置想坐得稳,海防就必须有保障。

若是治下三天两头闹倭寇,或者动辄被红毛和其他海盗打破城池,杀死官员和百姓,即便再懂得左右逢源,才免不了一个卷铺管回老家待参的下场。

想保障海防,手底下就得有敢战且善战之将。

俞咨皋背景太深,朱一冯自知降服此人不住,并且,俞咨皋打仗的本事,的确也不如他父亲俞大猷十分之一。

郑一官善战且仗义疏财,原本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现阶段,郑一官偏偏又被东林诸君子视为眼中钉。

许心素作战不如郑一官,为人贪婪无耻,还勾结红毛和倭寇,祸害百姓,恶名远播。在朱一冯眼里,比粪坑里沤了三天的海鱼还臭。东林诸君子不嫌弃此人,朱一冯却怕以此人为臂膀,脏了自己的姓氏和名声。

因此,算来算去,韩庆之简直就是他可以拿来做左膀右臂的唯一人选。

既然是唯一人选,朱一冯心中的期待,当然要稍稍高一些。

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韩庆之的所有表现,都附和他的期待,甚至比他的期待,还远远高出了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