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康庄大道(2 / 4)

是一官兄的银子使到位了?他不是早就跟朱一冯割席断交了么?”非但随行官吏当中,不少人怀疑朱大巡抚收了银子,就是韩庆之本人,也被从天而降的善意,砸得有点儿懵,忍不住就往郑一官先前对自己的承诺上联系。

不过,好歹上辈子也是差点儿就在非洲做了酋长的人,韩庆之官场情商不是一般的高。甭管朱一冯是收了钱才提携自己也好,忽然心血来潮也罢,他都会念对方的情。

因此,稍稍后退半步,他再度向朱一冯郑重行礼,“多谢朱公指点,末将愿下场一试,力争不辜负您的期待!”

“这厮好大的脸,给个杆子立刻就往上爬!”跟在朱一冯身后的那些官员当中,不少人立刻在心里头悄悄嘀咕。

同样是尊称,朱巡抚和朱公,远近却大不相同。

前者是按照官场等级,下官对上司的称谓。而后者,却已经有了一些以晚辈拜见长辈的味道。

作为一个不入流的基层武夫,韩庆之称朱一冯为朱巡抚,理所应当。叫后者为朱公,在一众文官眼里,就已经有了厚着脸皮高攀之嫌。

而那朱一冯,却丝毫不觉得韩庆之擅自改了称呼,是对自己的冒犯。竟然当着众官员的面儿,微笑着接受了韩庆之的礼,然后又嘉许地点头,“一战连破海贼三岛,诛杀十二巨寇,还谈什么力争不力争?努力,武举人也好,武进士也罢,在老夫看来,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报效国家!”

“朱公今日教诲,末将永不敢忘!”韩庆之钦佩朱一冯的胸怀,再度郑重拱手。

朱一冯这个人,担当有限,能力也着实一般。但品格和胸怀,在大明同期官员中,却着实是能排在前十位。

见韩庆之孺子可教,他便忍不住又笑着说道,“你能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将原本破败不堪的定海百户所,治理成了整个福州都数得着而膏腴之地,可见本事不仅仅在于领兵打仗。而在手头宽裕了之后,你还不忘捐建学堂,教化乡间晚辈,这份赤子之心更是难得。但无规矩不成方圆,你既然已经是一卫守备,不再是屯兵百户,有些与本职无关的事情,最好还是早日交给信得过的人去做。否则,老夫知道你把钱都花在了养军、练兵和兴办学堂上,他日别人拿这些杂事来弹劾你,却难免众口铄金!”

“末将明白,末将明日就按照朱公的吩咐去做。”韩庆之知道,朱一冯这几句话,是真心实意地帮自己,答应得干脆利落。

在大明,官员绝对不可以经商。虽然这个规矩早就没人遵守,却可以用来作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