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少年,考进士吧(1 / 4)

“善,大善。”朱一冯听得心头火热,笑着轻轻抚掌。

半辈子宦海沉浮,他见过的官员形形**。其中九成五以上都是读书人,拥有举人以上功名。

然而,真正做到“识礼节,明大义”六个字的读书人,恐怕加起来都凑不够一巴掌。

韩庆之开办的这所学堂,不求培养举人、进士,只求教孩子“识礼节,明大义,于国于民有用”,宗旨可真是正对了他的胃口。

“韩守备虽然是武将,这份胸怀气度,却不逊我等读书人分毫。”

“早就听人说韩守备忧国忧民,今日一见,传言果不我欺!”

……

见朱一冯都替韩庆之开办学堂之举抚掌喝起了彩,追随朱一冯来定海屯“视察”的众位官员,岂有不跟进的道理?纷纷迈步上前,将夸奖的话一筐接一筐朝韩青怀里扔。

韩庆之听了,赶紧谦虚地摆手。正准备再说几句场面话,就带着大伙离开。耳畔却又传来了另外一阵郎朗读书声,“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他心中灵机一动,果断闭上了嘴巴。众官员们闻听,脸色也俱是一凛。立刻停止了夸赞,带着几分感慨的模样朝着学堂内观望。

目光透过明瓦,可以看到是教书先生刚刚讲完了《幼学琼林》卷一中的天文篇,开始考校孩子们昨天布置的背诵课业。

学堂中的孩子有大有小,大的十一二岁,小也就五六岁,却都非常认真地将文天祥的《正气歌》,一句接一句背了出来。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虽然声音颇为稚嫩,却将韩庆之先前所说的办学宗旨,完美地展现!

朱一冯为人没啥担当,权谋手腕在官场中也只能算二流。但是,他却对自己的儒家君子形象,格外珍惜。

此刻听了孩子们齐声诵读《正气歌》,心中立刻想起了自己当年刚刚金榜题名之时的豪情壮志,紧跟着,心中若有潮水翻滚。

再看其他大小官员,无论真假,也全都满脸肃然,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甚至连呼吸都脚步,都尽可能地加以控制。

仿佛自己不小心喘了几口粗气,或者脚步声变大,就会冒犯了古圣先贤们的在天之灵一般。

直到整首《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