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四方盟约(2 / 4)

。韩兄弟自己出一百,再跟杨千户借一些,七八百弟兄,总是能凑出来。”陈永华偷偷踩了一下韩庆之的脚趾头,同时高声向郑一官回应,“董永岛上倭寇虽然多,真倭却只有三到四成。剩下的全是受山本兄弟胁迫入伙的寻常百姓。而韩兄弟自己的人,还有我们锦衣卫的弟兄,却可以视做家丁!”

正所谓,响鼓不用重锤。

当陈永华说出“家丁”两个字的刹那,郑一官脸上的不服气神色,立刻消失殆尽。

家丁制,是大明中后期开始兴起的一种奇葩军制。主要缘由,就是军屯制度崩坏,而朝廷拨付给将领的粮饷物资,越来越不足数。

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将领们便将有限粮饷辎重,大多数都用在了少量精兵身上。

而为了保证不为他人作了嫁衣,将领们又想方设法,让自己亲手打造出来的精兵,跟自己产生人身依附关系。

所以,家丁这个词,就应运而生。

比起寻常士卒,他们战斗力更高,对主将更忠心,也更熟悉军令、武器和战阵配合。

家丁数量虽然少,在战斗中,却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类似于制度,倭寇那边其实也有。只是换了个名字,叫真倭。

而郑家,则称作飞鲨卫。

董永岛上,剩下的倭寇仍然有三四千不假,可真倭数量绝对超不过一千。

如果郑家出动三百飞鲨卫,在半夜里出其不意登岛。至少有七成以上把握,能将所有倭寇赶下大海。M.

今天山本雄三气势汹汹杀到了定海屯,却连定海商行的大门都没摸到,就被韩庆之打了落花流水。可见,韩庆之麾下的弟兄,战斗力不在同样数量的家丁之下。

再加上陈永华的锦衣卫,俞庆和杨万里两个提供的弟兄,凑一支五百人规模的纯“家丁”队伍,绰绰有余。

所以,也就难怪,陈永华对韩庆之信心十足了。

“老哥接连给了我三艘战舰,还给我配齐了操船的水手,这份人情已经够重了。”见郑一官终于被陈永华说服,韩庆之笑着轻轻拱手,“粮草辎重,我不能再白拿老哥的,可以用卷烟和雪茄……”

“你是为了哥哥我,才去捋许心素的虎须。粮草辎重,就该哥哥来出!”郑一官哪里肯依,立刻出言打断,“不要再拒绝,否则,郑某就没法再接受你的好意了。”

“也罢,就依郑兄!”韩庆之做事向来爽快,果断抱拳答应。

“兵贵神速,我明天一早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