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捡到宝(2 / 3)

邓肯,也急于证明他自己的价值。拎着铁锤和凿子,第一个潜入水面之下,不顾身体疲惫,“叮叮当当”地凿了起来。

第一个破洞很快在朱印船的船身上出现,邓肯用凿子继续将其扩大到与人的身体等宽。随即,开始带着大伙凿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结果正如他自己所说,已经沉入水面之下的朱印船前后两半截船身,随着破洞的增多,渐渐又浮了上来,最终,变成了一半水下,一半儿水上的两堆上等“木材”。

韩庆之喜出望外,立刻指挥杨伟重等弟兄,抛下绳索,将朱印船的前后两个半截船身,都拴在了定海号船尾。随即,又用绳索拉起邓肯和郑大旗等人,兴高采烈地返航。

正应了那句俗话,马无夜草不肥。

定海号这趟出海,虽然来回用了还不到十天,收益却比替别人运货跑一趟长崎都高。

此外,还拖回了一艘朱印海盗船的残骸,砍下了九十多颗倭寇的头颅,活捉了八十多名倭寇。

虽然其中一部分倭寇,经过甄别之后,有可能被算成疍民。还有一部分倭寇的首级,要依照惯例分给杨万里等上司。剩下的功劳,仍旧够韩庆之的官衔,从百户升到守备。(注:疍民,祖先是张士诚的部下,在大明立国之后,被勒令不准上岸居住。)

不过,这个战功上报和论功行赏的过程,可就不是三五天便能走完的了。即便韩庆之跟俞庆是好兄弟,即便杨万里在定海烟厂有股份,整个流程走下来,也得花费两三个月。

这还是有那前后两半截朱印海盗船做物证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朱印船的残骸,则更耗费周章。哪怕韩庆之肯花钱打点,负责核验战功的文官,也得拿捏上一两个月,才好证明他们自己的价值所在。

韩庆之做大明的官,是为了名正言顺地发展自己的势力。才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等候一份把总的官印上。

将人头,俘虏交给了闻讯赶来的俞庆,又给了对方三百两银子,作为疏通关系的经费之后,他就将此事放在了一边。转过头,开始全力支持邓肯铸造火炮。

那邓肯,也极为珍惜韩庆之给予自己的机会和信任。将杜阿尔特和卡琳娜两个,安顿在韩庆之分给自己的木楼里之后,立刻将全身的本事,发挥到了一百二十分。

按照他的规划,定海炮厂,地址选在了一处距离海岸稍远的小土丘上。整座土丘,都用木栅栏给围了起来,作为定海屯的机密所在,闲人免进。

土坡顶,则不惜材料和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