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刀阔斧(2 / 3)

踢出船坞。

韩庆之来自文明社会,当然不会把事情做绝。对待凡是愿意合作与投靠自己者,哪怕此人以前曾经脚踏两只船,只要此人先前没给船坞造成巨大损失,并且发誓痛改前非,他也会给此人设置一个考察期,待考察期满,再按能力合理使用。

对于那些冥顽不化,或是已经给船坞造成过巨大损失的家伙,则根据情况,或是给一笔优厚的遣散费,好聚好散。或者干脆请福建锦衣卫百户刘永过来,跟他们“谈谈心”,然后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沈氏船坞的工匠骤然换了东主,原本还心存疑虑。然而转头就领到了黄灿灿的铜钱和香喷喷的盒装卷烟,立刻就明白自己这回跟对了人。

而那些被遣散回家,又回到“友商”那里的奸细们,在闲暇之余,跟周围的人聊起定海船坞的各项新奇制度和工资待遇,竟产生了连韩庆之都预料不到的效果:许多合同到期的工匠,不愿意再跟原东家续约,悄悄找到沈家的老人说情,想要投奔定海屯。

于是乎,短短两个月内,韩庆之的改革就初见成效。

毕竟是差点做了酋长的人,他综合二十一世纪企业管理和十六世纪大明金山卫实际社会情况,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令船坞迅速恢复了生机。

从工匠到学徒,全都干劲十足,非但每天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还总结出很多经验心得,并汇集成册。

当然,这也是韩庆之要求的,任何人只要能够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或其它有用的信息,最低奖励是一盒卷烟。

凡是改革,必然会遇到阻力,哪怕是在十六世纪的大明金山卫,也不例外。

尽管韩庆之对定海造船厂的改革,影响范围很小。短时间内,定海造船厂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能力上,也威胁不到其他同行。但是,附近一些船坞的东家,却很快就将定海造船厂视作了眼中钉。

原因无他,几家船坞最近人心浮动。合同到期的工匠,都不愿意再续约。一些在船坞干了多年了“老人”,也开始大发牢骚,嫌弃船坞给自己的薪水太低,尊敬不够。ωωw.

几家船坞的东主,当然不会听之任之,赶紧着手调查人心浮动的缘由。结果,随便一调查,就发现了,“罪魁祸首”便是定海造船厂!

如今海上恶战连连,各家船坞的活都多得干不完。给工匠涨薪水,并且给“老人”们提高福利待遇,当然不会成为船坞自身的负担。

然而,几家船坞的东主们,却舍不得这笔额外支出。稍微聚在一起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