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吃我一夜壶(1 / 4)

接下来数日,俞庆就留在了金山卫,一边跟韩庆之东拉西扯,一边等候郑家那位买船者到来。

他心思活络,发现韩庆之在水战方面的言语,颇有见地。所以想跟着多学几招。即便今后没机会付诸实践,至少,在其叔父俞咨皋,能够偶尔露一小手。

而韩庆之,也终于找到一个比郑九斤父子,更靠谱的消息来源。通过不着痕迹的旁敲侧击,加深对自己所处时代的了解。

眼下正是历史上著名的阉党横行时代,老太监魏忠贤凭着大明皇帝的信任,将“正直贤能”的东林党群英,在朝堂上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但是,东林群英却凭着在儒林的影响力和广袤的人脉,联合出身江浙一带官员,将后世著名的包邮区江浙沪,牢牢控制于掌心。

于是乎,全大明最富庶的地区,风调雨顺之年闹虫灾,风雨不顺之年闹水旱,以各种借口,不向朝廷上缴足额的赋税。

魏忠贤光把持了朝堂,手里却没多少银子,做什么事情都举步维艰。甚至九边将士的军饷,都发不出来。所以,只能将目光转向了包邮区之外。

而这个区域之外,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是楚党的天下,也倾向于东林群英。山西、陕西连年大旱,穷得叮当响。

只剩下了福建、四川和沐王府所掌控的云南,还能足额上缴赋税给朝廷。所以,在魏忠贤的推动下,沐王府的郡主嫁给皇帝的弟弟信王,就顺理成章。M.

“怪不得沐王府的小郡主,放着陆路不走,非要绕到福建来走海路。走陆路向北的话,恐怕没有流寇,某些人也要制造出一伙流寇来!”想到沐晚晴那晚在海上楚楚可怜的模样,韩庆之就忍不住叹息着摇头。

做为来自二十一世纪中叶的人,他远不像十六世纪的人那么好忽悠。根本不相信,东林群英,干净的如同白莲花。

这群为了团伙利益,连国家安危都不顾家伙,怎么可能放任云南沐家,与大明皇帝联手?

能让沐晚晴死在半路上,他们就绝不会让沐晚晴平安抵达北京!

想到这一层,韩庆之又忍不住暗暗为小郡主和陈永华二人的安危,担起了心。

哪怕借助郑家在海上的力量,二人平安抵达了天津。从天津到北京还有三百多里路,沿途可以安排山贼出场的地方,数不胜数。

万一遇到截杀,小郡主肯定难逃一死。以陈永华的性子,肯定也不会抛下要保护的目标,独自一人逃生。

明知道朋友会遇到危险,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