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李翔亲谋联军(2 / 3)

但作为李翔的亲卫军,一千虎卫军就算是没有全军覆没,但也所剩无几,想要恢复元气,没有几年的时间是做不到了。

而且,在人员上的伤亡虽然不大,但对于洛阳城的破坏却相当之大,等到这一战结束之后,这一部分洛阳城的重建工作不可避免的要赶上日程,到时候消耗的就是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了。因此,真要算起来的话,昨夜一战,双方的损失其实是半斤八两。

>

但双方损失半斤八两,是从综合方面来考虑的,单只看这一战的话,单独只看对于战局的影响,晋军却是大胜特胜。

所以,昨夜的一战,绝对是振奋士气的。而伐蜀大战取得胜利和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更是让晋军上上下下所有的文武大喜过望。

伐蜀之战刚刚开始的时候,晋军之中也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李翔这一决定的。

无论是文臣,还是猛将,既有张良、白起、刘伯温、陈平为代表的这种激进分子,也有王翦、诸葛亮、岳飞、商鞅、管仲、吴起这样的稳固派。縱.CoM

这两派并非说是哪一派强过哪一派,只不过各自考虑的出发点有所不同而已!

以张良、白起、刘伯温为代表的激进派,更多的是看重这一战之后他们可能得到的好处,认为值得冒着其中的风险。而王翦、诸葛亮、商鞅、管仲、吴起这些人则是更加清楚明白的看到了这其中的风险。

尤其是这些**能力比较高的,如诸葛亮、商鞅、管仲、吴起这种军事能力和**能力两方面开花的,他们并不像白起这些军事家,不说全部,但至少绝大部分都是依靠于战阵指挥。而诸葛亮、商鞅、管仲、吴起这些人,他们的**能力和军事能力是相互依托的。

如管仲“以商止战”,兵不血刃的**了六个国家。而像他们这一类的人,对于风险的考量也更多一些,崇尚的就是以最小的损失来达到最大的战果,甚至是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王翦、诸葛亮、商鞅、管仲、吴起这些人的战略设想之中,其实,巴蜀之地并不是他们的第一优选目标。

刘彻强归强,巴蜀之地险归险,可优点明显,缺点也同样明显。险峻的地形对于蜀中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固然给他们提供了最优质的保护,可只要晋军堵住几个口子,再多的蜀军也只是放在那里白搭!

至少蜀军走交州出蜀,庞大的后勤压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