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蜀道难(2 / 3)

下令修凿子午道,并设置子午关。

秦汉时期,由四川、汉中向京都咸阳或长安输运物资,多取褒斜道和故道,不取子午道,和傥骆道一样,小股兵马还有可能,但却不适合大队人马前进。

第五条道路,大军从长安一路向西,进入西凉地区的街亭、天水郡,向南翻越高耸的岐山山脉,再向东走建威、河池、白马戍……最后进入汉中腹地!

这条路最是遥远了,要绕行上千里路程,不过道路相对好走一些,沿途水甜土厚、人口众多,大军可以沿途征调粮草,减轻后勤补给压力!

昔日,诸葛亮出祁山说的就是这里。

“诸位请看好了,汉中一带多山道、峡谷,全靠着栈道沟通四方,这就是栈道的模型了……”

>

冯异却有独当一面之才,而且也没少做功课,对巴蜀山川地势、风土人情也研究的透彻,说起来头头是道的。

而且准备极为充分,还让人仿照沙盘的思想做了一座栈道模型,详细解说其设计、修建、用途……以及各种优缺点!

汉中地区群山峻岭、河谷重重,根本没有阳关大道可走,只好耗费无数人力,用‘火焚水激’之法,在悬崖绝壁上开设栈道!

其方法是:遇大石塞路,先以烈火焚烧,而后泼上冷水,待其石质酥软之后,则以巨锤碎而通之……

遇峭壁悬崖,则在崖壁之上凿孔,架上横木,铺设木板,再用钳钉连接一起,遇到羊肠小道,则在路旁打桩立栅,砌石栏以护安全……

每隔上二三十里,还会选择开阔、有水之地,修建一座栈道阁,盖上大量的房屋、库房,以供行人休息、住宿、躲避恶劣天气之用!

古人以这样的智慧,在群山峻岭中开辟道路,把关中、汉中、巴蜀连接成了一个整体,不过栈道虽然精妙,也有几大缺点:

首先,栈道沿着悬崖峭壁修建,高高的悬在半空中,下面不是万丈深渊、就是奔腾河水,看一眼心惊胆战,走起来浑身发抖,掉下去必死无疑!

其次,栈道大都是木制结构,因此承重能力有限,只能走步兵、马匹、小推车……而且要拉长队伍,以减轻脚下压力,驷马重装战车、以及重型攻城器械是过不去的!新笔趣阁

也正是因为如此,攻进巴蜀之地不易,可从巴蜀之地打出来同样不易。这后勤压力,实在是令人惊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