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应侯(2 / 3)

李世民本人出手,玄武门这件事,便是一根永远卡在李世民心间的刺,一旦涉及此事,即便是李世民亲近之人,也必然不免引起李世民的心虚及猜忌,只不过是多与少的问题罢了。

其实,对于一个真正的皇帝来说,得位不正这种事,说大或许大,说小但也确实小。

中华几千年历朝历代的出名皇帝,甚至是开国皇帝中,又有几个是真正绝对得国之正呢?就算是禅让传位,其实不也掩盖不了篡位谋朝的事实吗?

>

可这也并不妨碍许多皇帝,雄才伟略、英明神武,开创一番功业。

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等等,这些皇帝中有谁是得位正的,可后人谈论他们,谈论更多的不还是他们的功绩吗,又有几人会真正纠着得位不在的问题不放。

只要能够胸怀天下,宽仁治国,创下一番伟业,就算得国不正,亦一样能够成为青史留名的明君。

当然,想要做到这一点,想要摆脱得位不正的影响,李世民需要时间,而秦政可不一定愿意给李世民这个时间。

“主公,吾等是否趁此机会,再度出兵李唐!”这个时候,内史腾出来进言道。

此时,李唐内部不稳,在这个时候出兵李唐,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机会。

只是,对于内史腾的建议,秦政却是缓缓摇了摇头道,“不急,若是吾等太快出兵,说不得反而弄巧成拙!”

这些年来,李渊父子、李元昊、李密之间矛盾重重,按理说早就应该打生打死了,为何直到现在才爆发出来,不就是因为有秦政这个大敌在吗。出兵太快,反而会让对方抓住机会将内部矛盾传化为外部矛盾,便宜了那李世民。

“主公,据黑冰台情报来看,李密此獠既然不惜代价从国内城逃出,想必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底牌压身。吾身或可暗助李密,来挑起李唐内乱!”范雎开始出谋道。

范雎,战国时期著名**家、纵横家、军事谋略家、战略家、外交家、战国后期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

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主张将韩、魏、赵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秦昭王拜范雎为客卿。前266年,他又提醒秦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