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心怀天下(2 / 4)

超乎常人的想象。

“将军,夏侯元让果然是故意在拖延啊?难道他不怕给刘刺史过多的时间准备?”以徐庶的反应,高顺一摆好他立刻看出了端倪,想了想轻声问道。

还没等将军回答,徐庶似乎想到了什么,立刻接道:“将军,曹孟德既然在汝阴有内应,未必寿春就没有,汝南袁家四世三公,除了袁公路,眼下就是袁本初了。”

高顺微微颔首,并不出言而是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徐庶继续。

后者却有点犹豫,见他如此,高顺的目光有些深沉。

徐庶见了,这才深吸一口气道:“当日平叛拿下豫州,以袁公路之为,汝南袁家便是枝繁叶茂,在汝南的这一支,将军也该斩草除根!可最后却是只诛首恶。”

“其时便有流言,言及老司徒乃是将军的外父,当年无论讨贼之时,还是洛阳之刻,以及后来联军讨董,将军与袁公路皆关系甚笃,甚至说是将军今生最大的走眼……”

“对,我也听过,将军没当回事,顺也没有,元直你尽管说。”高顺鼓励道。

徐庶抚须,想了想道:“其实是过于苛责了,以袁家的地位,袁公路一日不为,谁又能想到他竟会如此?将军当日所为,是要树立强援,与之联手扼制有心之辈。”

“不过……将军素来仁义宽宏,对袁家网开一面,绝对说不上是徇私情。”刚开始,语速还有点缓慢,说到最后,徐庶双目闪动,表情却是越来越为坚定。

高顺点点头,笑道:“当年天下,最以仁义二字出名的莫过孔融、韩馥、陶谦等人,将军从来没有说过。其实一开始,我对这些多少有些不屑,强军在手,所向披靡……”

徐庶闻言,身躯稍稍前倾,眼神中饶有兴味,高将军之言,显然颇有感慨之意。

“我问过将军,这些读书的大道理,真的能用吗?”高顺说着摇摇头:“当时将军跟我说,言语解释,太过苍白,你接着看,有一日,总能看出道理所在。”

“行,既然这么说,顺就慢慢看。”高顺一笑问道:“元直,你知道我是什么时候,才开始看明白的?”

徐庶微微摇头,心中隐隐约约有个感觉,此时的高顺,并不是那个杀伐决断,沉默寡言的陷阵名将。而是个诉说心事的普通人,亦是他渐渐信任自己的表现。

“护乌桓治下十六县!”高顺轻敲案几:“士元你在荆襄之处,也许不知北地苦寒,民间疾苦到了如何地步?顺在边军,却是亲眼所见,食不果腹,衣不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