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上书开海禁(1 / 3)

朱桢知道自己父亲的脾气,只好小心翼翼的说道:“回父皇,柳阳之前确实跟我说过此事,不过当时也只是浅谈了一下,但可以看出他对大海的向往,说大明的未来在海上而不在陆上。”

朱元璋听到这话并未出声,脸色也平静如常,并没有朱桢想象中的暴怒,也没有让人立刻捉拿柳阳问罪,而是静静的等待着柳阳的奏章送过来。

不一会,二虎就把柳阳的奏章拿了过来。

朱元璋扫了一眼,然后随手递给了朱标,说道:“你来读一下。”

朱标知道这是父皇想让自己看过之后发表一下看法,便接过来朗声读了起来。

“臣柳阳恭请皇上安康。此奏章乃是为禁海事宜奏请陈述。”

“臣,斗胆猜测皇上禁海原因有三。”

“一、为防止倭寇侵犯东南沿海,此次叛乱就是因为倭寇与大明的乱匪沆瀣一气勾结在一起造成的。”

“二、大明是以农耕立国,皇上又极其看重农耕,认为海上贸易于农耕无益,甚至还会影响到沿海百姓农耕的积极性。”

“三、纵观盛世王朝,每年都要接受周边邦国万国来朝,以显示自己大国之气象,每每接受了邦国送礼之后又要以倍于对方而回礼,长此以往也是我大明一笔比较大的支出。”

读到这里,朱标看了一眼朱元璋,俗话说圣心难测,他现在生怕自己父皇突然生气,然后把柳阳捉拿了下入大狱之中。

朱元璋此时脸色虽然平静,但是心中早已经翻腾了起来,自己禁海的原因从来没有说过,连朝中那些大臣们或许也只是以为单纯防范倭寇的。

没想到柳阳远离朝堂却能直指海禁的根本原因,单单这份眼光就已经超过了朝堂上的所有人。x33

“嗯?怎么不念了?继续念!”朱元璋发现朱标没有继续念,有些不满的说道。

朱标见朱元璋催促,便赶紧又开始念了起来。

“臣以为这三条禁海的原因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长远来看却是弊大于利。”

“臣对于倭寇的策略是堵不如疏,疏不如打,去别人家里打总比在自己家里打好。这就好比两家人打架,在自己家中打架虽然最后会赢,却会把家中的桌椅瓢盆打烂,所以不如去对方家里打。”

“若只是因为倭寇这点芥藓之疾而禁海,岂不是与因噎废食无异乎?此次东南叛匪之乱,扶桑倭寇所占不过少数而已,大部分都是被海禁命令所逼迫而活不下去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