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为民开工(1 / 3)

几天后,柳阳和工匠们回到了滁州城。

刚回到府衙,就听到有人来报,杨家庄杨连岭求见,并且还说这已经是第三次登门,前天和昨天都有过来。

柳阳此时刚刚换好衣服,便让把人带到后衙。

杨连岭见到柳阳之后,立马跪倒在地,说道:“叩谢柳大人对我杨氏子孙的救助,我那孙儿现在模样已经好了不少,能吃能喝的,睡觉时候也安稳了很多。”

柳阳把对方扶起来之后,说道:“杨连岭,谢就不必了,本官说了,如果你那孙儿也是我下辖子民,都是应该做的。既然现在孩子没事了,我现在就可以继续动工了吧!”

杨连岭此时依旧有些顾虑,只是碍于对方于自己有恩,所以就没有说什么。

柳阳显然也看出他还是有顾虑,便让杨连岭坐下来,然后慢慢说道:“不知你祖上乃是出自哪一支杨姓呢?”

杨连岭听到问自己的家族支系,便站起来然后抱拳说道:“我祖上乃是东汉杨震一支,祖籍西安府华州。”

华州,也就是后世的华阴县,有‘三秦要到,八省通衢’之称,此地自春秋战国时期便设立了县邑,此后延续两千三百多年,最为有名的还是华阴老腔、华阴迷胡,华阴皮影等特色文化。

柳阳听到杨连岭说自己的祖上是华州杨震,心中便有了几分底,问道:“可是‘四知’的杨震?”

“正是,大人果真是博古通今。”

‘四知’即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相传此事还有个典故,是说杨震外出任官时,途径一个地方,那地方的县令因被杨震举荐而当了官,为了表示感谢,便深夜给杨震送去十两黄金,还说此时夜深人静,无人知晓。

杨震听后十分生气的说道,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没有人知道呢?

那人深感杨震的正值,便把此事宣扬了开来,由此这个典故便流传了千年。

柳阳说道:“你祖上位列三公,为官忠贞清廉,生活简朴,而且‘四知’的典故更是

流传至今。”

“南宋范晔编撰的二十四史后汉书中更是有你祖上一席之地,到现在本官还记得其中一句话‘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想必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吧?”

听到这话,杨连岭身子立刻紧绷了起来,显得有些敬重的说道:“在下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后代被称为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遗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柳阳对着杨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