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太子的计策(1 / 3)

朱元璋从早年的颠沛流离到最后建立了大明朝,而且还跟朝堂上那些淮西勋贵、浙东文人集团斗智斗勇,他看人的眼光早已经经过千锤百炼了。

不过柳阳他却是有些看不懂,做官不贪不恋权,经商图财却散之于民,但可以确定的是对方并没有存在其他的心思,光是早在凤阳县那一番皇权与相权之争的谈论就足以说明对方还是希望大明繁荣稳定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心里的气也就慢慢消了,没好气的说道。

“哼!先不管这个了,反正有他们自辩的时候,现在就看看这两个人能翻出多大的浪花来!”

朱标此时忽然说道:“父皇,儿臣倒是有一个办法,不知道是否妥当。”

“哦?标儿你有办法?讲!”朱元璋听到太子居然有办法,瞬间就高兴了起来。

朱标神色正了正,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说道。

“儿臣认为此次东南骚乱由多股人马聚集到一起混合而成,人员复杂,忽聚忽散,就算是派了大军过去想必也不会有多大效果。”

“对方很可能一见大军势威就做鸟兽散了,化整为零混入民间伪装成老百姓或者各色人也说不定。”

“那里刚刚经过骚乱,不少地方的老百姓或逃离,或死伤,就连不少县衙也被冲击了,或许不少黄册也被损毁,所以核查混入民间匪徒的身份很困难,可若不把这些人筛查出来又会留下隐患。”

“所以,儿臣认为,不若这次用一次奇策。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准备北伐的大军不用动,仍按照原计划进行行军。”

“若是此时贸然叫停北伐,除了之前的粮草兵饷都白损失外,也势必会损伤士气,也会让那些元廷余孽以为咱们首位不能相顾而进行袭扰边关!到时大军进退不能就陷入两难的境地了!”

朱标在殿内来回踱着步侃侃而谈了半天之后,忽然发现自己的父皇和母亲都没有再出声,扭头一看,发现他们正在殷殷的盯着自己。然后一看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背对着他们了,这可是大不敬的做法,连忙说道:“父皇,儿臣一时不查,鲁莽行事,还请责罚!”

但朱元璋此时却并没有生气,而是走过去一巴掌拍在了朱标的肩膀上,很是欣慰的说道:“标儿!你说的好!说的太好了!比朝上那些大臣说的都好!咱听着很欣慰,你接着说,大军不能动,那该如何平叛呢?”

朱标见自己的父皇并没有生气,便鼓了鼓劲又说道:“那儿臣就斗胆继续说了。儿臣认为应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