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忠义二字(2 / 4)

我之真假,叶先生看得最为透彻。不瞒叶先生,正是如此。”

“若是换作别的栋梁之才,想来您也不会同意的吧?”

“那要看谁了。我齐国朝局……呵呵,以叶先生之才智,必能洞察一二吧?”

刘永铭笑了几声:“知道一些,该下手的你定然不会手软。还不知齐国四位皇子的近况如何?”

陈知节应道:“齐国四位公子中以四公子最佳,胆略、谋识皆在其它皇子之上,只是他心胸不宽,常怀戚戚。三公子亦是被其所谋,自缢于宫中。二公子因前事被膑了刑而困于府中。至于齐太子……”

齐国有四个皇子,最小的一个就是来汉国的齐四公子,有些机谋,但心胸狭窄。

三皇子早些年被齐四公子给设计害死了,来汉国的张世勋即是以前三皇子的人,他其实是因为三皇子的失势而被“发配”来汉国的。

二皇子虽然没死,但也差不多。

膑即是割膝盖骨,春秋战国时期的孙膑即是因此刑而有此名。

齐国二皇子受了这个刑,这辈子想来再也不能站起来,且与皇位无缘了。

问题是陈知节是齐国太子的人。

对于齐太子,陈知节却好似不太愿意说起。

刘永铭笑着追问道:“齐太子如何?”

“太子胸襟宽广,闻融敦厚,有人君之像。”

在陈知节的口中,齐国的太子与汉国的太子好像是同一类人。

但刘永铭却是笑着追问道:“敢问陈上卿,齐太子比之晋惠帝如何?”

晋惠帝即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晋朝第二位皇帝。

陈知节愣了一下,苦笑一声说道:“你我二人无利益相害,实不必如此相讽。”

“望陈上卿实言相告。”

陈知节再次苦笑道:“晋惠帝尚知嵇侍中之血恤,齐太子不如也。”

**的晋惠帝身边有个人叫嵇绍,官封侍中。

汉朝侍中是正统官职,皇帝身边的重臣,而不是后来由宦官领授的那种宫中侍中。

因为避讳隋朝杨忠的忠字,将侍中之职改称为纳言。

唐朝时宦官专权,各种加封,后来连皇帝都乱给他们职位各种七品、六品、五品的给。

使得这个世界线的侍中变成了由宦官当任,且还不是那种有职权的官职。

这位侍中嵇绍是位忠臣,晋惠帝苦苦哀求成都王司马颖手下的石超不要杀嵇绍,但最后石超还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