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同日而语(2 / 4)

里的众位翰林,权当解闷。

他左右环顾了一下,看着那一群胡子白花花的老头说道:“翰林院里近此年就没有什么年轻人吗?状元那些呢?如何都只剩老头了?”

裴殷笑着应道:“状元,呵呵,谈何容易呀。民间百姓说得好,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岁前能中个举人并不稀奇,五十岁以下中进士的却也少见。什么少年才子金榜提名后洞房花烛,那只能是戏文里才有的。”

状元其实也只是殿试里文章写得好而已。

文章并不能真正体现治国的才能,科举只要达到为国选材的目的就行了。

至于状元是谁,朝廷还真无所谓。

很多状元其实也都名不副其实,真就只能留在翰林里做做文章。

宋朝的文天祥、明朝三元及第的商辂,那是千年才能出一个的人物。

此时,薛青祥也说道:“即使是那傲气的曹相,当年夺了个解元,亦无状元之名呀。”

“你们俩倒还又和气起来了。这么说来翰林院真有一位不受二位待见的大才子?”

薛青祥看了看裴殷,却又对刘永铭说道:“不能说是不受待见吧,就是他锐气太重,与我们众同僚不合而已。”

“说的好像你们同僚之间就很和睦似的。你刚刚说的是谁呀?”

“六爷您这是明知故问呀。就是上一科的状元郎周培越。”

“哦,原来是他呀!”

刘永铭当然知道这个人。

周培越时常在皇帝身边走动,刘永铭也常见到。

因为年轻,活力自是与现在翰林院里的老学究们不能同日而语,所以老学究们对他就不太待见,倒不是像薛青祥说的那样锐气太重。

实际上周培越这人沉稳得很,只是不在实权部门而已。

刘永铭正想说些挑拨的话,让翰林院里的气氛更热烈一些。

那薛青祥接着说道:“倒还别说,朝里还真有三位一甲的高才在朝里做了大官的。”

“哦?那都是谁呀?”刘永铭好奇地问了起来。

薛青祥答道:“这第一位不是别人,正是户部侍郎李裕,他当年是高中的探花。可谓是世家第一人了!这第二位嘛,乃是兵的孙尉孙侍郎,那一科他是中的榜眼。”

“那第三位呢?”

薛青祥笑道:“不才,正是在下。在下当年也是中的探花郎,过不了几日便要官拜工部尚书了。”

刘永铭笑道:“你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