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三阳关(2 / 3)

享团圆年的时候,峰城以沟子镇为首的各处零散村庄,再一次遭遇了鞑靼的分兵袭击。

虽然这次守备军来的及时,逼退了肆意作恶的鞑靼将士,但因此受伤或被害的百姓,还是不在少数。

“将军,沟子镇和三阳关的百姓,收拾东西拖家带口的往春城方向走,这……要不要将他们拦下。”守备军赵参将收到手下人的消息后,不敢耽搁的立马向在三阳关镇守的孙将军禀告。

虽然以往打仗时,他们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靠近战线的百姓们退走,但这次情况有些特殊,赵参将他也不确定,这次是否还能如此。

可让他直接断了三阳关……等地百姓求生的希望,派兵拦在城门处不让百姓他们退走,赵参将又做不出来,所以,还是赶紧请示孙将军为好。

孙将军虎目盯着布防图看了良久,才沉声道:“知道了,让他们去吧!

不过,记得提醒他们,带好他们能证明身份的户籍,也保护好他们的户籍,不要同能证明他们身份的相熟村人或族人分离,否则不论春城还是柳城,都不会收容、接纳他们的”。

“是,将军。”赵参将闻言心往下沉了沉,不过他人微言轻不敢辩驳将军的话,只能尽量将分内之事做的更好。

城门口,

聚集着或背着大包袱,或推着满满行李单木车,或架着驴、骡等牲畜的各式百姓们。

这些拖家带口的百姓们,一改往日对将士们憨厚、老实、惧怕的形象,喧闹着让守门将士开城门。

“开城门,赶紧给俺们开城门,俺们要去春城”。

“对,再待下去,俺们都得成鞑靼人的干粮了,快放俺们出去”。

“求求各位军爷,开城门让俺们走吧。俺们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在不走之后怕没机会走了”。

除了这些闹腾或求情的百姓外,还有各村的村长或各族的族长,各种讲理给守城门的将士听。

“各位军爷,你们放心让俺们走,等鞑靼人退兵后,俺们肯定会领着族人回来的。

咱们躲去春城也不是一次二次了,以前……你们一通知,俺们就马上赶回三阳关了。

从没有拖着不肯回来……。”某族长絮絮叨叨的对熟悉的守城将士道。

虽然每次都是春城派衙吏或士兵,一路看着大伙回来,不肯将大伙收下分配到各附属城镇,但这不防碍自己现在以此为借口啊。

反正现在最重要的是离开这,保住族人和家人的性命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