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文青时代(1 / 4)

前世,《大话西游》正是在喜欢追求新生事物的年轻人之间流传开来的,对此,上了年纪的人永远都理解不了。

可是,能被一个群体喜欢,追捧,这说明《大话西游》上映之初遭受冷遇,并不是质量不行,而是当年那届观众不行。

上辈子,《大话西游》是在1995年上映的,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普及,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主流娱乐方式。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能去电影院消费的,往往都是有消费能力,而且年纪稍微大些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大话西游》确实过于前卫了。

而这种前卫,往往是年轻观众才能接受的。

片中有太多前卫的地方,是上了年纪的理解不了的,比如至尊宝那颗会说话的“桃子”。

在成年人的认知当中,心脏是一个没有思考能力的器官,而电影却把心脏具象化成了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且会说话的个体。

还有紫霞的双重人格,至尊宝以及孙悟空的身份定位。

成年人看着会觉得非常混乱,反倒是年轻人能容易理解。

紫霞的双重人格,是因为前世和姐姐青霞斗得太厉害,佛祖为了化解两人的怨气,就把两人绑在一起,化作日月明灯里面的灯芯。

所以,紫霞其实就是一条灯芯,但这条灯芯里面却有着紫霞和青霞两个人。

所以紫霞才会有双重人格,白天是紫霞,夜晚是青霞。

而至尊宝和孙悟空的身份定位,就更有意思了。

两人是同一个人,但又不是同一个人,因为中间隔了500年。

至尊宝虽然是孙悟空转世,但却只是五岳山的山贼头头。

而在至尊宝借助月光宝盒穿越到500年前,这个时候,至尊宝也就不是至尊宝,在500年前的经历,正是至尊宝蜕变成孙悟空的过程。

除了这些,《大话西游》最前卫的地方,是用宿命论来包装爱情。

这种前卫,对于一些年纪很大,思想已经固化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他们无法理解,只会骂《大话西游》是文化**,怎么能安排孙猴子去谈恋爱。

这不是瞎胡闹是什么?

但为什么猴子就不能谈恋爱了?

特别是孙悟空这种灵猴,他难道就不具备感情吗?

所以,这种想法只有具备叛逆精神的年轻人才能接受。

在孙悟空被观音大士降服后投胎转世,成了500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