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风水轮流转(1 / 3)

谁最不甘心离开呢?

可能八旗里一些旗人是不甘心的。

但上命如此,且在京师虽然过了几年好日子,但之前半年忍饥挨饿,被黑旗步步紧逼,时刻担惊受怕的日子还历历在目。

眼下黑旗虽屯驻城南,但城北也对黑旗放开,八旗之人但凡遭遇黑旗都不免低人家一头。

同时也不免让一些本就没那么忠心的八旗之人,渐渐向黑旗靠拢。

其中最多的就是汉八旗,或者说八旗当中的主体人口最多的,汉人。

诸如京师之内的汉臣,地方官员,城南的五城兵马司等,也大多倒向了黑旗,在洪承畴这个黑旗次辅大学士麾下听用。

可以说大清朝廷如今还站在八旗那边的,也就只有八旗自己从辽东带过来的班底,那些大学士和八旗大臣了。

六部各监各寺,其中权柄,下层官员也被黑旗所执掌,也就各部大臣还都挂着八旗中人的名字,但上个班想要差使下面的人都费劲。

其中钦天监监正汤若望更是将钦天监一切事务都转向了黑旗。x33

而大多数人,大多数汉人倒向黑旗的原因很简单。

黑旗待遇好,发粮饷且不搞什么剃发令,包容性强,黑旗次辅更是洪承畴这个自己人,能极快的拉起属于汉人的派系,黑旗王本人及其子女皆通文化类比汉人。

且八旗在黑旗面前又弱又穷。

这就使得京师,通州,昌平州关内多地在洪承畴的引导授意下,已经有不少人给黑旗王兀儿特唱赞歌了。

那这京师八旗还能住吗!?

住不了。

所以八旗为了急着走,再加上要省钱,把多铎的葬礼办的比较简单。

送葬的队伍倒是挺隆重,八旗诸多大臣章京都到场送葬,八旗宗室一個不少,朝臣六部文武百官在黑旗的授意下也加入了队列,引幡人开路,仪仗队百多人,后面京师的喇嘛尼姑道士吹拉弹唱。

浩浩荡荡的出了城,只走了不到三里路,这送葬的队伍就停住了。

只有五十镶白旗护军,还有多铎的庶长子珠兰,外带一群豫亲王府的阿哈奴才,拉着棺椁和几车烧活与陪葬品,就这样奔着辽东三陵去了。

去的人多了费钱呢。

朱由检也不介意帮着把多铎埋了。

辽东那边的满清陵墓对比大明皇陵挺寒酸呢,就算照着黄台吉的给多铎安排,那也花不了几个钱。

其中两座陵还未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