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章:迷信要不得啊(1 / 3)

信件落入了吴三桂军中。

自然也就传开了。

传的不算沸扬。

但洋洋洒洒百多字,看的吴三桂恍惚间眉眼里居然滑下一滴泪珠。

无他。

信中根本没有说他叛明降清之事。

而是言他‘暂借夷兵’,并说是满清‘逆天背盟’!

这些话算是说道吴三桂心底子里去了!

当初他就是抱着这个想法的啊!

而且这也是当时唯一能够驱逐李贼的办法啊!

关宁军与辽东多次与清军大战,丁员大减,京师陷落之时,军中精锐丁数还不如现在呢!全军能拉出三千关宁铁骑还是这一年多断断续续补充上来的。

且当时是满清说的!出兵是为了给崇祯陛下复仇啊!

如此抚慰了自己一番后,吴三桂抹一把眼泪,把这箭书丢到大帐内的火盆里烧了。x33

可惜了这文章了。

也可惜对面的正黑旗是女真人了。

若是大明来使。

“本王或许还能多考虑一下军中凡得野人箭书者!即可焚烧!不得私藏!私藏者斩首!”

“嗻!”

眼下非绝境,我吴三桂又是在满清地位尊崇的外姓王,辽东亦为正黑旗所据。

此时归明。

那关宁军该如何自处呢?

所以就跟朱由检所想的一样,吴三桂并未理会箭书,而是让关宁炮营与正黑旗乌真超哈开始炮战,并令火器营阵前拒敌。

可朱由检这些个箭书也不全是给他看的。

毕竟是吴三桂起兵时亲自些的檄文,对吴三桂来说可不是设身处地,考虑的相当周到吗?

所以这周到的劝降箭书,就到了博洛的手里。

吴三桂看的悄然落泪。

博洛看的脊背生寒。

作为老爱家的二代宗室,他是识得汉字的,虽说不上精通,但这劝降箭书写让他一个满人看了都觉得好。

而他更懂得。

一场战事的关键,胜负,转折有时候并不在主将的抉择。

就算这封箭书没法劝降吴三桂,那吴三桂麾下的部将呢?那些绿营呢?

他们会不会突然倒戈?会不会偷偷打开杏山城的西门?

而此时的杏山战场,其中主导兵力可是绿营啊!

大清在南方多用绿营这是因为大清火力强势!披甲人索伦兵和满蒙八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