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不一样的京师一样的崇祯二年1(1 / 2)

巍巍大明 秋名山虫子 739 字 10个月前

崇祯二年的京师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繁华的表面下散发着腐朽的气息。原本历史上,大明的北京城会这样一直下去,慢慢腐朽衰败,最后被李自成拿下,而后转手给了爱新觉罗家。而现在这个局面下又似乎多出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卖报卖报皇家学院开设新的医科,正在招收生员咯大爷,您要来一份报纸吗”

“卖报卖报武举考试将在下月举行,听说皇帝老子要亲自看哩这位小姐,来一份报纸吧”

“卖报,卖报”

大街上不时有一阵阵童声传出,小小的身影不停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

“小子,给我来份看看,这什么新奇玩意儿”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正在街边歇脚,随口喊道。

“好嘞您拿好,一共10文钱。”小孩递上一份报纸,高兴的接过钱。又蹦蹦跳跳的跑开了。

“卖报咯卖报咯”

行商看着小孩蹦蹦跳跳的离开,微笑着看着摇摇头。这年头,生意难做,世道越来越不好了,能见到这么个生气勃勃的孩子,不说其他,10文钱花的值了。于是低头看起了报纸。

此人名叫李信,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丁卯年举人,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原本历史中,其父在崇祯初年魏忠贤逆案中被定以“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的处罚。在明末官场中,这其实算不了什么。因此,李精白在家乡的名声并不坏,虽被削职为民,但李家仍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x33

李岩读书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明季北略》上说他“有文武才”,从他后来所从事的军事实践活动看,却非虚语。这样一个文才武略的少年公子,在当时也是很罕见的。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他的性格倒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是一个被称为“有文武才”、“好施尚义”的知识分子。崇祯13年,加入李自成起义军,官至制将军。是李自成的重要谋士之一,后为李自成猜疑,将其杀害。

而现在这个时空,阉党一派在崇祯年间并未受到清算,李精白仍在其位,并未受到魏忠贤案牵连。李精白眼看大明时局越发动荡,认为乱世即将到来,武将比文官更实在,手里有兵才能保住一家老小,于是派遣自己儿子李信入京参加此次举行的武举,博一个功名出身。这才有了李信在京城买报纸这一事。

报纸很大,纸质粗糙,分很多版面,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