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宜宾造船厂(1 / 1)

“张先生,您就放心吧。咱们的船长很受当地**青睐,毕竟这会可是抗战,能办咱们这么大企业的人,实在并不多。”

就建立在江边的船厂,可以说与这个时代所有的船都不一样。照例为了吃水够浅,新船采用了内河平底船的造型。使用四台最大功率气体发动机驱动,使用气罐的同时还带了几套木炭代油炉。ъΙQǐkU.йEτ

作为双体船底部的两个船舱,都是载重五百吨的标准船体。上面建有三层货舱,同时还具备三根桅杆,使用三面大三角帆以降低燃料消耗。

陪在张四行身边的徐中则,一起看着工作们在模具船型底上均匀的涂层热蜡。然后开始铺上木席,刷胶再铺玻璃丝布。

这样的复合板材,尽管只有两公分厚,但其强度比起这时的木船要高得多。而最大的好处是,这种船的建造速度非常快。

上层建筑自然是模块化建筑,在生产船底壳时,上层结构已经在不间断的生产。

“只是配套的玻璃丝与纺织厂都在昆明,将来这边船长的生产不知道会不会受到影响。”

对此张四行颇不以为然,

“不要紧,将来我们飞艇多了,自然会有更多来往于两地。过来时运货,回去时运人。”

已经得到薛西山用电台的报告,仅仅二十几天,在陕西募兵进展十分顺利,已经顺利招收一万余人,随时可以开始向昆明转运。

想着这些事情,以及前线不时进行的战斗,张四行心中发急。

他这里快十万人,最少有八万人已经在痊愈过程中。只需要足够的营养与粮食,三个月后他就能供应出数万精锐士兵。

但是军政部就是不紧不慢,大概他们也不在乎那些几乎没有训练的士兵,在战场上白白的牺牲。而事实上,上至委员长下至军官们,没有一个不盼望着自己手下士兵精锐些。

然而军事行政部门就是这么慢,或许他们也不是不在乎士兵们的鲜血,然而他们办事的效率也就只有那么高。

甚至在淞沪战场上,当时德国军官顾问团的报告,就已经提到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