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不同反应(1 / 3)

纺织厂招工的消息传开,包老太跟家里人商量。

“听说要招十六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女工,老娘我自认纺布手艺不差,想去试试。”

别看她面上显老,但论岁数,她今年才满四十三岁。

正符合!

包老头是第一个响应支持她的,他回忆当年。

“你们娘年轻那会真是有一手好手艺,在镇上帮人家纺布,那会是咱家日子过的最轻松的时候。”

可惜啊,那家小纺织工坊倒了,叫他媳妇没了干活的地方。

咬咬牙想去县里的时候又发现怀了胎,县城遥远,家里也买不起纺纱机,这事就这么搁置了。

后头他攒了许久的银子买了一小台,媳妇就在家里纺布,日夜没个停歇,日子也就这么过了下来。

听他这么一说,包老大看向房间角落的那架陈旧的纺纱机,眼睛里充满回忆。

他小时候听的最多的就是娘踩着纺纱机的吱呀声,可惜多年过去纺纱机坏了。

他媳妇也不怎么会,家里的日子也没小时候那么艰难了,娘就没教他媳妇。

包老大说:“小时候娘干活怕我乱跑,总将我拴在纺纱机上呢。”

包大嫂和一双儿女听闻他的儿时趣事,忍不住笑起来。

“既然娘有经验,那就去试试嘛,行就行,不行就回来。”

包大嫂这话说的自信,他们夫妻俩都是有工钱拿的人,还养不起两个老人和俩孩子了?

依着她说,婆婆辛苦了半辈子,腿还有些不爽利,真不如在家歇歇享享清福了。

不过她自个儿闲不住,想去就去吧。

毕竟也没听说哪个工厂亏待过工人。

那待遇都是顶顶好的。

就拿她男人来说,厂子里上工和下工时间都是固定的,若是临时要加班,还要给什么加班费。

加班费可比正常一天工钱多的多呢,她男人恨不能天天加班,可惜没这个机会。

至于孩子,回头就送大姐儿去官学,小儿子送幼儿园去,就在她眼皮子底下看着,放心的很。

剩下公公一个,在家伺候那几亩地。

这么一想,家里还真没有闲人。

就这么着,包老太的想法全票通过,就等着正式招工那天去报名。

消息越传越远,好些个家庭都在讨论纺织厂。

某处村子里的一户人家,吃晚饭时坐在一处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