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君为天下父(1 / 3)

寒门状元 青山君子 1063 字 10个月前

这个事情太可怕了,当初他们学习《三字经》的时候用了多久啊?半个月还是一个月?甚至是更久?

随后,王安便找了个借口前往御书房。

仁治皇帝在得知王安前来找自己之后,他的心中也出现一丝好奇。筆趣庫

“诶?他来做什么?若是母后有什么事情要传达,让底下的小太监传达就是了,莫非是有什么要事?算了,海大伴,你让他进来吧。”

王安见到仁治皇帝后,立马朝着他行了一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有要事禀告陛下。”

仁治皇帝在听到他居然不是来传达太后的消息后,他有些好奇的开口道。

“哦?不知有何要事?速速报来,”

随后,王安便将杨坤泰在学习新识字法七日后,便能独立朗读《三字经》的事情告诉了仁治皇帝。

仁治皇帝听完王安的话后,一脸严肃的看着他询问道。

“此言属实?”

王安听到仁治皇帝这问话后,他跪着大喊答道。

“虽然皇孙朗读《三字经》时有些结结巴巴的,但是并不影响整体。”

仁治皇帝看着王安这严肃的眼神后,他就沉思起来。

自己这位小师弟还真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惊喜啊,不,甚至可以说是惊吓了。

古代的读书人为什么少,那便是因为读书太困难了,本朝还稍微好一点,慧宗皇帝在大周各县都创建了书店,只需十文钱便能接触书本。

但这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读书的难点在于需要请教先生逐字逐句的去教导学生发音与文章的含义。

这花费的时间与金钱太多了,普通的学生学习几百个汉字可能要几年的时间,而且每年都要向先生提供大概二两银子,初期学习汉字对于农家就是一个天价。

而如今叶轩墨创造的新识字法却将这时间压缩到了极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

也就意味着识字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农家子弟也能够轻松识字,不会再出现那种农家为了从众多子弟中挑选一人读书,而全家翻脸的场面了。

还有就是这新识字法能够固定读音,不像之前,因为口口相传,导致有很多古汉字的读音都泯灭于时间长河中。

而且一旦推行,将极大的促进文明发展,现在的官话普通家庭是不想去学,也没机会去学,可现在情况改变了。

一旦新识字法推行,那便是如同始皇“车同轨、书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