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新一轮互射(1 / 3)

这是星舰太空作战的基本课程,大型军用星舰的长度和宽度都是十分巨大的,不说七杀号这样的超级存在,就是普通的巡洋舰长度也有300多米,宽度大约在50-80米,这个尺寸下遍布在舰身四周的粒子炮很难在齐射中射击到同一个目标点,这也就导致了巡洋舰的一轮射击的落点覆盖面积还是十分大的,尤其是经过了上百万公里的飞行后更是如此。

通常情况下火控系统只需要保证副炮的攻击落点在目标舰身范围内就可以,而不必过分强调十分精细的落点,除非是攻击十分具体的目标,比如当初西方**的曙光号巡洋舰对易阳他们的攻击。

太空星舰之间的战斗距离是十分遥远的,一般在进入扫描设备的监控范围后就认为是进入了可攻击的范围,这个距离一般在几百万公里到上千万公里不等,在这个距离下粒子武器的攻击也需要两三分钟才能够到达。

这也就给了双方星舰一个躲避的时间,只要在攻击到达之前通过ai的计算调整星舰在太空中航行的轨道是可以躲避掉一部分攻击的。

优秀的舰长会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星舰尽可能少的承受攻击保护护盾系统的正常工作。

但是这种操作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在攻击到达前完成坐标调整恢复护盾正常工作。

不然,一旦攻击到达时护盾不能正常工作,那也就意味着前面的操作不但不能让星舰承受更少的伤害,反而会因为护盾值不足导致星舰承受更多的伤害甚至是因此而损毁。

驱逐舰队的指挥官基本显然还是不错的,在厄尔庇斯的三维模拟图上,七杀号编队的攻击还有18秒到达时他们完成了护盾的恢复。

“17的攻击落空,83攻击被护盾抵挡,护盾弹性系数475,有大约12的粒子穿透护盾。”

很快厄尔庇斯便将此次攻击的数据反馈到了指挥大厅。

驱逐舰编队的躲避还是有效果的,17的攻击被他们躲了过去,编队护盾只承受了83的攻击。

护盾弹性系数表明护盾的承压情况,最高值是5,达到5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护盾已经达到了极限,现在魅影i代扫描的评估结果显示对方护盾的弹性系数已经达到475趋近于最大值,这估计也是对方指挥官冒险改变星舰轨道的原因之一吧。

12的粒子束穿透护盾其实还是一个比较可怕的数值,依照本次七杀号攻击总量来看,12的穿透率差不多相当于一次c型粒子炮完整的攻击击中了驱逐舰编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