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你跟我讲法制我都想笑(2 / 4)

家兄宋太祖 九宫格夫妻 1727 字 10个月前

“因为你若是当真缴了六成的利润做税赋,剩下的四成都未必够你维持的,而如果别人家只缴三成,稍微降点价你都受不了,这一来二去,这不叫做买卖,这叫为国家做贡献,舍小家为大家了。”

赵匡胤皱眉道:“你的意思是说,商贾之人中,多数都在偷税漏税?”

“不是多数,是所有,无非是有的人逃得多一些,有些人逃得少一些罢了。老实说,我也是干了这个商行,有些事才渐渐的有了了解,大哥您信不信,民间的这些个大商贾,三分的税赋给了朝廷,就至少有九分的税赋用来上下打点,肥了那些**污吏,而最终大家到底缴纳多少税赋,其实拼的还是谁更有背景,谁跟当地官府的关系更好,税法?你跟我讲法制我都想笑。”

赵匡胤闻言脸色大变:“竟有如此严重?那,那是税法,定得太高了么?”

“跟高低没有关系,本质上,还是在于这税基,到底出在谁身上的问题,说实在的,这天下不缴税的又何止是我这商行呢?李筠和符彦卿他们缴税么?那些大一些,有一定能量,关系的商贾,他们缴税么?乡间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地主,他们缴税么?”

“我朝税法基本延承于唐朝的两税法,其中财税部分,设计的本意大多乃是为了让那些真正有钱的富户多缴税,贫困无依的百姓少缴税,比如间架税,这个税赋本意上是通过一个人居住的宅子的大小,评估城郭市民的房产价值,然后固定收取一定的房产税负,采用的乃是累进税制,应该是房子越大,缴税就越多。”

“然而实际上实施起来,一间宅子到底有多大面积,里面的家具陈设到底值几个钱,这个宅子的区域位置到底是黄金旺铺还是鸟不拉屎,这一切到底是谁来评估呢?如果我本来需要缴一万贯的税,那我贿赂税吏和地方官员一千贯,能不能少缴一些,只缴二百贯呢?”

赵匡胤不禁皱眉道:“可是,朝廷依旧每年能收上近千万贯的财产啊,难道,民间的工商两业,居然已经如此繁荣富裕了么?”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每个府,每个县,大体应该收多少税,其实或多或少都是有个定数的,你得说得过去,因此,大商贾少缴的那些税赋,终究是要在小商贾,甚至是普通市民,乃至于乡野的农民身上加倍的收回来的。”

“说是农民不缴杂税,名义上收得都是商业税,但其实这个重担,还真就都是压在农民身上的,因为农民是没有定价权的,朝廷又只收钱不收实物,以丝绸为例,一名农妇种桑、养蚕、缫丝、织布,一年到头能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