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金牌(1 / 6)

马文升,景泰二年进士出身,初授御史,后历任多省按察,自迁任辽东巡抚起,马文升正式于大明军事体制中烙上了他的印记。

兵部侍郎、南京兵部尚书,直至弘治二年任兵部尚书,马文升逐渐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大明的兵家第一人。

提督十二团营,整饬边防,出任兵部尚书之后,马文升一步步将他在大明军制中的影响力,越推越高。

当然,掌兵者若要服人自离不开战绩,兵部尚书的战绩莫过于战略谋划及调兵谴将,而马文升,最大的战绩,莫过于西北之地了。

其实马文升初掌兵权时,所极力强调的是,要慎用武力,凡事主张通过缓抚、施压、威慑等,来解决争端,促使和宁。

不过,当使用武力可成为最直接、最有效也最受益的方式时,他的魄力、决断毋庸置疑。

西北之地、哈密、吐鲁番。

自宪宗时,便已争端不断,土鲁番部愈见强大之后,据有哈密。

大明朝廷对其已无法干预,成化朝最后几年间,其实已是默认了吐鲁番据有哈密的事实,甚至已将朝廷设立哈密卫迁往了他处。

可人的野心和欲望是无穷大的,当今皇帝继位初年,土鲁番部再起纷争,诱杀了朝廷所封的忠顺王罕慎。

后几年,挑衅大明屡有不断,弘治六年时,吐鲁番首领阿黑麻自称可汗,扫荡哈密,擒获继任忠顺王陕巴,其后兴兵袭掠周边各部。一时间西北边防烽烟四起。

军报送往朝廷后,顿时满朝轩然。

而此时,主持兵政的马文升一反之前绥靖的主张,力主兴复哈密。

筹谋、安排、调兵遣将,其后之事,似乎一切皆在马文升的掌控之中,也如他力主进兵时的预见一般无二。

朝廷击退土鲁番,吐鲁番之哈密守将弃城而去,大明军队进入哈密腹地。这也是自大明丧失哈密之地后,首次深入其地。ъìQυGΕtV.net

得而复失,迁延十余载的哈密局势,由马文升主持此一战,相当于收复疆土无疑,其功自不用言。也是凭此一役,马文升彻底巩固了其在军事上的地位。

皇帝、兵部、五军都督府,包括内阁,朝廷中对兵事拥有话语权的便是此几方。

将皇帝置于大臣相平的位置上,似乎有些不对,然事实上便是如此,甚至,自此一役,马文升在军事上的话语权似乎更重一些。

故此,每有事,皇帝问询马文升的态度,也似乎变成顺理成章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