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群情汹汹?(1 / 6)

御门之前。

已至尾声的早朝,因着督察院河南道御史李兴的突然一奏,似是才刚刚拉开朝会正事序幕。

一件件,一桩桩,从前的,现在的,包括昨夜刚发生之事,李兴骈五驷六的一番奏对,义正辞严向陛下,向满朝文武痛诉了一个粗鄙无礼、不学无术且肆意妄为、祸国殃民的外戚毒瘤。

那激昂的文字,那抑扬顿挫的慷慨气势,那字字珠玑如同泣血般的控诉,让人一听就忍不住有种,不杀被参之人,不足以平民愤的感觉。

他的激扬,感染了不少参加早朝的臣工,随着他的参劾奏对,眼见着不少人已是蠢蠢欲动。

只是,对朝堂中上层的官员而言,如此的修饰文词,他们早已免疫。甚至真正核心的一些大臣,已是忍不住蹙起了眉头。

除了昨夜的事,之前之事已皆有定论,如今再拿来说作甚,不是凭添烦扰嘛?也显得满朝大臣太过锱铢必较了。

陛下听了会如何想,是觉得他们这些朝堂的主导者撺掇为难?岂不是在君臣之间进一步增加隔阂。

李东阳眉头深锁,看向了首辅和谢迁,大概也是察觉到李东阳的目光,谢迁偏过头看了一眼,微不可查的摇摇头。

李东阳暗思,再看向戴珊。

戴珊依然那个表情,不过此时他心里已把此人骂了几百遍了,这是多会现啊。他还以为是要拿他儿子的事来求个情,甚至借着由头给张鹤龄添个堵他都想过。

可万万没想到,竟是翻老底,叙旧事,再加上新情补充,俨然把张鹤龄串联成一个一步步被纵容以致到祸国殃民、祸乱天下的佞臣了。

可你这般,致前番三司的定案于何地,致昨**们这些重臣在君前的奏对于何地,更重要的,是致他这个总宪于何地?

真就语不惊人死不休,唯恐天下不乱。还偏偏,这就是惯例,甚至明面上不能说这李兴不对,甚至要是惹了君颜,他们还要维护一二,否则便是不维护朝廷正义气节。

这叫什么事?

是不是越来越偏了?!

戴珊的心中也不由自问。

而盯了戴珊好几眼的李东阳也不由自问,是不是越来越偏了!

李兴义正辞严,郎朗千言之后,紧跟着,又一青袍官员从班列走了出来,快步行至御前,高声奏道:“臣,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李梦阳,有本启奏,臣弹劾……”

又是洋洋千言。

若说之前那一位是文采飞扬,那这一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