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李东阳的思索(1 / 6)

乾清宫外。

宫道之上。

奏对已是结束,五位大臣和一位小臣,正行走在宫道之上,缓缓向宫外而去。

出了乾清宫后,几人只寒暄了几句,接着大致分开。谁也不打扰谁,似乎都在细细品化今日的奏对。

不过,三位内阁阁臣始终是凑在一起,在所有人看来,俨然是一个整体。

可是啊,这个整体,似乎稍稍的出了些裂缝了。

张懋远远的看向那一边,嘴角轻撇,暗自笑了笑。

这一边,确实出了些问题,不过,可没有张懋所想的那般出现裂痕。

三位阁臣,都有着清醒的理智,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该做什么,往常不是无有分歧,但沟通也从来皆是顺畅。

因而,此时谢迁已是开头说了:“宾之,我有一说一,今**做的不妥!”

临时凑在一起的高端奏对,议一桩关于外戚张鹤龄的弹劾案子,他不觉得不行。他和刘健都觉得不能让张鹤龄的入仕给朝堂开坏头。

结果弹劾未成,再后来,更变成了几位朝堂大佬对一个小小6品衙门事务的商议。身为朝堂内的核心重臣,可不觉得,在此时讨论一个小小的6品衙门是全然不足轻重的事,盖因为,如今此衙门的主官,是个外戚张鹤龄,且是极得陛下宠幸的张鹤龄。他们此举反而给张鹤龄的职事开了个好头。

本来,按着他们以往的法子,冷场之后,陛下必然无奈,或者下个令,他们下去商议,或者让他们直接下去商议,结果无有区别,总之,事也顺了。

然而,作为阁臣的李东阳却在此时,出面主持了这场高端奏对,把陛下从中摘了出去,变成了他们和张鹤龄这个外戚之间的商议。

也是这一契机,英国公和兵部、督查院跟着进场,把小小的一件事延伸到极远,和陛下更是完全沾不上边,这让谢迁很不满。

但他们合作多年,有一点是好的,能直言,亦能商量,产生隔阂的几率很小。因此,他们才会成为最为团结,且有战斗力的内阁。

李东阳不在意谢迁的态度,谢迁能言善辩,会说理,但是会说理的人也容易较理,内心中很容易便会形成固定概念,变成了究理,甚至偏执。他不想因为彼此的意识不同,产生更大分歧。

他反而朝刘健问道:“首辅,您也觉得,我做的不对吗?”

刘健淡淡笑道,摇了摇头:“朝堂政事,哪有绝对的对与错,老夫觉着,宾之你对,也不对。对的是,一场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