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论理(二)(1 / 7)

“陛下,太皇太后,臣便继续说了,要说此事其实本身很小,关键之处在于,中途出了些岔子,便是围攻勋戚之事,着实太过骇然。因而,臣才屡次言及,不必深究。”

“事情要从几日前说起。前番,臣与弟弟建昌伯张延龄在三司会审之时有过承诺,感念陛下的关爱、仁德,臣幡然醒悟,因而陆续处置了历年来用手段低价购来的田产共1150余顷。”

朱佑樘微微点头,这事张鹤龄做的确实果断、干脆,即便是他这个皇帝,都不好说能一时舍下皇庄10万亩田,他也是于此事上对张鹤龄有了些新印象。ъìQυGΕtV.net

这一想,他就觉得,张鹤龄有可取之处,倒是让他之前的想法更强了些。

张鹤龄此刻可没太多工夫想其他的,他脑子转的飞快,用心叙述着:“田地返还之事,因臣大病初愈,尚在修养,由臣弟建昌伯带着家里下人操办。

臣家所商议清置田地的方案有二,一,按时价补上差额,田正式归臣家所有,二,农户返还臣家购田时所付钱额,田退还农户。有三司见证,有地方官府监督协助,舍弟处置进展倒也顺利。

唯独有大兴县的300顷出了些问题。那处田,或是沟通上出了岔子,愿接受补差额的极少。臣亦只能按着承诺,把田返还原主。臣当时购得之时,所费银两,每亩银约3两,臣的意思,只需售田人家,以原价退还臣每亩3两,臣即可将田亩原数返还。陛下,臣此举……”

朱佑樘点点头,赞同道:“3两还3两,田返田,说起来你此举倒也多少吃了些亏。”

朱佑樘虽不知通货膨胀的说法,但执政多年,这些道理怎会不懂。简单比方,成化年间一两银能买近三石米,而如今,只能买两石,可不就是吃了亏嘛。

张鹤龄摇了摇头,道:“陛下,臣不吃亏,这些田,少的一年,多的两三年,臣也收了租子,虽是租子较低,但补上亏额大差不差。臣虽不堪,亦不会和普通百姓争这个吃亏占便宜,那显得臣这个堂堂大明侯爵,太过小家子气了。”

周寿不想听张鹤龄絮叨,他想说话,但刚被陛下下了令,他求助向自家姐姐。周氏意会,沉声道:“寿宁侯,皇帝是让你说,与庆云候之事,不是让你来说你大明侯爵的气度。你的这些事,我老太婆不想听。莫要顾左右而言他!”

张鹤龄恭敬回道:“陛下,太皇太皇,臣说的自然和庆云候有关系,只有前因后果全部说个通透,才能把整件事串联起来,也好由陛下和太皇太后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