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父与女(3)(2 / 3)

的经济体量和产业底子,就算出现了剧烈变故,也是一个极为高质量的贸易对象……只要有预见性地把握好每一个小周期,做好风控,那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穆思远:“……”

穆丽雅:“父亲,不要用这种眼神看我,国际上的商业规则跟国内是两码事……在这个逐渐以经济为主要角逐舞台的年代,【小烹】这两个字,展现的淋漓尽致。”

………………

穆思远:“第四个问题……为什么初期的重点市场锁定在岛国,但最先启动的却是南**的贸易项目?”

穆丽雅:“因为岛国人的实际情况跟我们以为的有很大出入……他们的效率高主要表现在生产和执行上,但在商业合作决策这块,他们很谨慎,谨慎的宛如在磨洋工。”

“如果没有强大力量干预的话,一般来说,一个中等规模的外贸项目从接触到达成合作,中间至少要经历过五次以上的现场考察和十多次的内部开会研究,至于细节推演会,那就更多了……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程序走,达成合作得一年左右的时间……事实上,这也是他们不会轻易更换合作商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在现有的决策机制下,沉没成本太高了。”

“但南**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他们的商誉虽然远不如岛国来的好,但也能勉强算作跳过及格线……但最重要的是,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否则他们那边的企业采用的都是一人决策制,这在另一方面将极大降低成交成本。”

“虽然说以我们现在的基础和情况,很难有什么高质量、高利润的长线贸易项目,但出于充沛现金流、短时间拉动基础就业岗位的目的,南**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要切入岛国那边的市场,没有充沛的现金流可不成……而一旦成功切入岛国市场,再以其为跳板,反切南**的话,一个简单却完整的价值流通链就形成闭环了。”

“呵,不管两个地区之间有多少历史恩怨,但到了那时,毕竟是挟高位碾压低位,结果可想而知……届时,报告里所说的【增长看南**】,就达成了。”

穆思远:“……”

………………

穆思远:“第五个问题……为什么你们预设的几个产品,明明分属于不同行业,但细细品味起来,却都很有些……让人看不太懂?”

穆丽雅笑了:“因为我们现在是低位打高位,既然先天不占优势,那就只能上一些你们听起来或许不齿的小心思。”

穆思远:“我们不齿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