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2 / 3)

,就因为跟团去充当一个涉外项目的随行翻译,然后一跃飞天,短短三年就从一个科员升到某个项目的负责人,级别也升到了副处——不管那个项目最终成功与否,诸如这类的案例在当时并不罕见。

这一切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大环境有关,与中国企业在海外遇到的种种困难和踩过的巨坑有关,与上面对央企提出的种种要求有关。

…………………………

2、可能与大伙的刻板印象有所出入,我的一位长辈告诉我,有些时候不要太想当然,——领导也是人,也有感情,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2.0的国企时代,其实很有一些领导是不吝于培养和提携下面的人才的,甚至会将这些人视作是自己的子侄……哪怕你毫无背景。

这大约是传承自1.0时代师徒制的传统。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要把在适当的时候把长处展现出来,要让人家觉得你值得培养和提携——人品存在瑕疵,又或者没有什么能捕捉到的闪光点,自然不会把你当成事。

当然,由于这位长辈是西南钻探公司的,因此这种情况或许也只适用于西南钻探公司(或许是因为他们是南方企业,并且有着独特的生存环境?),其余的国企,尤其是齐鲁国企里面是不是这样,我并不敢打包票——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本书里将场景设定在西南钻探公司的原因。

虽然没有确切证据,但从好的方面去想……这种事放在如今的4.0版本也未必就真的完全消失了。ъìQυGΕtV.net

比如,我们不妨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官媒和宣传岗开始由00后当家做主了,你以为人家真的全员年轻化了么?

按照那位长辈的说法,在如今这个越来越赤果果的利益时代,只有你能表现出与众不同,且是对方缺失的能力闪光点,具有互补价值的你才有可能得到提携和重用——这个特长未必非要是业务方面的,也有可能是能给单位脸上贴金的一些特长和爱好。

……………………

3.关于有人质疑为什么主角重生了却还要待在国企里,不仗着自己先知先觉的优势出去闯荡一下。

我只想说,能问出这个问题的同学,大约是真的对那个年代不太了解。

1988和1992,虽然只隔了4年,却完全可以看作是两个时代。

那是个“法罪错位”的年代。主流观念中,私企是有原罪的,而且那时候的私企的确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