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前因与歪果(2 / 4)

故而,自打前年严老西在魔都见识过当地人对于这玩意的追捧程度后,他第一时间就产生了自己种紫薯运到魔都去卖的念头。ъìQυGΕtV.net

只不过这玩意虽然是1982就研究出来了,但直至2002年才被正式引进我国,严老西就算想种,也找不到种苗。

不过好在这几年是中日关系最缓和的几年,而齐鲁又是与岛国经济来往最密切的省份之一,因此,国家虽然没有正式引入紫薯,但一些农业科研机构里用于研究交流的紫薯苗却并不少。

于是乎,严老西费了好大的劲,才以“田间实验”的名义从某个科研机构里高价买来了一批紫薯苗,然后如获至宝地让村里的人种了下去。至于说什么国家政策允不允许……

呵呵,你要搞清楚,当时是1987年!ωωw.Bǐqυgétν.net

不得不说,甘薯类作物的确生命里顽强,哪怕夏留村的村民们对紫薯的特性并不了解,种植也并不如何得法,但第一年,还是斩获了超过50吨的紫薯。

而这50吨紫薯被快马加鞭地运往魔都和帝都之后,不负众望地斩获了超过五万元的回款——以1987年的物价水平,1元钱/KG的红薯经销价,真的是天价了。

初战告捷,大受鼓舞的严老西同志一挥手……增产!50吨的产量哪里够,至少要出他个500吨才成!

想想看,50吨就能回款五万元,500吨就是五十万!要是每次都能有这么大一笔回款,即便是扣除掉各种成本和费用,只需要多种上几茬,单这玩意就能把外债还他个七七八八。

至于说夏留村现在还有国家派发的主粮种植任务,能用于种植紫薯的土地不够用?

那简单,让周边的尝梨村、小梅庄这些村子帮忙种一些不就行了?反正他们既是债主,又是同志,带领各村一起致富乃是他严某人的应有之义。

只不过,天有不测风云。

第二年,也就是今年的九月,当夏留村的村民;不,是夏留通销公社的员工们兴高采烈地将丰收的消息告知去年认识的经销商的时候……

却忽然发现,这些紫薯卖不出去了!

几番求爷爷告奶奶似的四下打听后才得知,从今年起,从外地运往这些重要城市的蔬菜不但要进行质量检测,还要严格执行准入制度——也就是说,但凡不是在通行名单上的品类,又或者是走供销社采买渠道的,一概不能进去。

这一下,大伙可就坐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