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辽东归顺(2 / 3)

“让人去告诉杨昭,我们愿意投降。”

他也只能,按照公孙恭的说法去做。

先稳住杨昭,再想办法报仇。

“我去安排。”

公孙恭无奈道。

——

自从杨昭迁都洛阳,不少世家官员,也跟随天子,再一次回到洛阳,其中也包括司马家。

司马防带领几个儿子,偶尔会来洛阳居住一段时间,三个儿子,分别在杨昭部下任职,除了次子司马懿去了建邺运作他们司马家的计划,长子司马朗还能经常从河套回洛阳,第三子司马孚就在洛阳担任文学掾。

他们已经好几年,没有升过职。

就好像是杨昭故意压着,不管他们的功绩再怎么好,也不给他们升职,事实也是如此,杨昭对他们有所警惕。

“仲达在建邺,让人送了书信回来。”ъΙQǐkU.йEτ

“孙氏的人,准备把在洛阳的人质换回去,一旦交换完毕,就会造反,仲达已经打入他们内部,深得信任,对于掌握孙氏这一支大军,有八成的信心。”

“我们现在唯一欠缺的,还是武器,杨昭那些武器,我们得不到制造方法,伯达你在河套的情况怎么样了?”

司马防最后问道。

这几天里,司马朗又从河套地区回来。

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回来一遍,了解家里的情况,以及和父亲商量密谋,接下来应该怎么办等等,听到了司马防的提问,他说道:“我也一直得不到河套驻军的承认,他们的军队,纪律一如既往的严格,我每一次想和他们套关系,都会被警告,这不是针对我,而是军队之外的所有人都是如此。”

也就是说,想要从杨昭军队入手,基本是做不到。

杨昭也不可能让他们做到。

“杨昭的治军,确实很严,纪律很多。”

司马孚说道:“我在杨昭部下当文学掾,对他的情况是最清楚,此人的想法很多,处处为民着想,如果真的为天下之主,能开太平盛世。”

杨昭的能力太强了,这不是他们想要的,否则还怎么造反,怎么取而代之?

“父亲应该知道,那些红薯、土豆和玉米吧?”

司马朗继续说道:“那些新的作物,杨昭不知道是从哪里得来的,产量超级高,我们在河套地区种植的部分,所产出的量,足够给一个州食用,另外他还开拓养了殖业,外面的百姓,可以经常买得起肉了。”

这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