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登基为帝(1 / 3)

雨落影视诸天 明少江南 1180 字 10个月前

当谷雨以笼络武人的方式,整合黄河以南的各方势力之时,黄河以北远至草原漠北的大蒙古帝国陷入了两汗对立的状态,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兄弟俩打出了狗脑子。

本来阿里不哥作为幼弟守灶,常年居于哈拉和林,与蒙古顶级的王公大臣关系很好,同时得到了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的拥护,在高层的支持者是占据优势的。

若是按照忽里台大会的传统,忽必烈肯定争不过阿里不哥。

但忽必烈身边却有黄河以北汉地的拥护,加上东道诸王的支持,他的势力其实已经超过了阿里不哥。

更何况忽必烈善于打**牌,本身军事才能优于弟弟阿里不哥,在连续击败阿里不哥的军队之后,又切断了汉地对漠北的粮草供应,造成了漠北坐吃山空的局面。

阿里不哥无奈,派了自己的心腹阿鲁忽担任察哈台大汗,为他供应粮草。

阿鲁忽是察哈台之子,好不容易回到察哈台汗国做了大汗,自然不愿意把自己的粮草物资给别人,所以干脆利索的背叛了阿里不哥。

于是这阿里不哥日渐衰困,手下的王公大臣不断投奔忽必烈,最终历时数年,忽必烈终于彻底击垮了阿里不哥,将他幽禁起来。

至此,忽必烈成为了大蒙古帝国唯一的大汗。

他在击败阿里不哥后发布诏书,自称为“朕”,称蒙哥为“先皇”,并且明确提出了“祖述变通”,“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提倡“文治”的**纲领。它的基本精神是要更改蒙古旧制,采行汉法,建立与中原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中央集权制封建政权。此后又发布《中统建元诏》,正式建立大蒙古国的第一个年号“中统”。改元“中统”,明确地强调新政权之为中朝正统、“天下一家”的地位”。

对于这一点,楚王境内不少文人不断向谷雨上书建言,有的说漠北胡虏居然敢自称“天下之主”,实在居心叵测,狂妄无礼,建议谷雨出兵北伐。

也有的说北方胡蛮都敢称帝,临安的皇帝又是无能,当今天下,唯有楚王谷雨深孚众望,海内归心,当进兵临安,改朝换代,之后再行北伐,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对于这些士子之见,谷雨全都不予置评。

此时天下三分,谷雨占据了川蜀、关中、河南、荆襄,以及整个长江流域,再加上大琉球岛和泉州城,乃是故宋境内最为繁华的地带,户口近千万,居民四千万,要说北伐蒙古必须尽全力,南灭大宋却是举手之劳。

但谷雨却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