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气氛突然喀秋莎(下)(2 / 3)

奶爸戏精 面包不如馒头 1342 字 11个月前

这要再拉几个人,他们几个就能把晚会真正承包了,压根用不着看你词曲协会的脸色啊。

这还没完。

景姐姐大大方方发了一条微博:“《夫妻识字》可能没法登上舞台,那首《红梅赞》绝对够标准,谁要用,说一声就行,我有新歌。”

有新歌就是任性啊。

赵姐姐不甘落后,也表态:“师弟有别的歌曲,这首《渔家姑娘在海边》谁要唱,联系我师弟,这首歌作为第三章节《大生产》阶段的歌曲,我认为还是有资格入选的。”

天后发声,准天后也不能看着,宋莺儿跟着发声:“我很喜欢这首《老人家来到咱农庄》,但我的任务在后面的章节,所以也只好忍痛割爱了,谁要用,联系词曲作者吧。”

一瞬间,二小姐的手机被打爆。

名场面到此还没结束。

姜灵问:“有我的新歌吗?”

关荫回复:“有,既然有人撂挑子,那我们就不能含糊,天塌下来总得有人撑着。群里说,你和小卓玛肯定得独唱,我琢磨琢磨,争取能一人一首新歌,都是试一下,说不定都能通过呢。哦,质量应该跟前面几首歌差不多。”

整个歌坛疯了,真疯了。

“真要全部都上?”袁宿连忙降温,“那可难,好歌没那么多。”

关荫想了想:“这么着吧,我再出个歌儿,大家听听就算,哦,独唱的歌儿要保密,我就出个合唱算了。”

几分钟后,新歌上传。

《喀秋莎》

词曲:关荫

演唱:关荫

手风琴:关荫

帝国虽大,拜师可不少,当年没少跟毛子学,很多歌曲明显是有毛子风格的,国庆晚会上,有一两首毛子味的歌曲,那再正常不过了。

随着国力的增强,国人的自信飞速上升,这年头,还真没多少人耻于提及向谁学习的事情,当年学毛子,后来学贼鹰,才有现在的自己的道路,公平公正地看待当年的事情,已经成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一首充满毛子风味的《喀秋莎》,别人还没点赞,皮皮团抢了先。

今年的国庆阅兵,大帝肯定要来,有一首第一时间就让人想到毛子的歌曲,这可不但是艺术,还是达瓦里希的事情。

“阅兵式上,人家的受阅队伍经过的时候,这首歌应该成为进行曲。”皮皮团点评,“用人家的国歌,显得太普通,太寻常,这么一首由我们的艺术家创作,充满人家的风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