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王龙图(2/3)(2 / 4)

决定了州府长官的公用钱额度,如节度州长吏每岁可得公用钱百千,而防御、团练、刺史州的公用钱仅有五十千。

那是不是说,节度州的知州是三品官,防御州、团练州的知州是四品官,军事州刺史州的知州是五品官呢?不是的,因为宋朝的州格只决定了州府的品级,跟州府长官的品秩却毫无关系。

简单地说,宋朝的知府、知州,都是差遣,它本身是没有品秩的。

一位官员的品秩,取决于他的本官,或者贴职,跟差遣却没有关系。

下一刻王琛就知道为什么了。

只见赵匡胤道:“朕念布洲子献千里镜破江南国有功,特赐龙图阁直学士、太中大夫,差遣为判静海州知州事。”

王琛大喜,急忙道:“谢陛下。”

赵匡胤笑眯眯道:“别忙着谢,接下来你的任务会非常艰巨,要是做不好,我会撤了你的职哦。”

先前下命令的是自称“朕”,如今用的“我”,明显是在开玩笑。

王琛知道,龙图阁直学士是从三品,虚职,就是包拯那个职位,没鸟子作用,不过却又另外一层意思,大概是说代表最有学问的职位,照理说王琛肯定不够资格成为龙图阁直学士,赵匡胤这么封,肯定是有道理的,因为王琛先前画了一个电能大饼,一个足以让宋朝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存在的大饼,自然而然,赵匡胤封了王琛一个“最有学问的职位”。

太中大夫就不一样了,是实职,掌议论,但是只有从四品。

另外,静海知州不是官职,只是差遣。

准确说,太中大夫是官阶,而龙图阁直学士是贴职,表示其文学与学术地位,就如同现代社会有些官员挂着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之类的学术头衔,显得很有学问。

“判静海州知州事”才是王琛真正的职务,由于王琛的品秩高于新晋团连州的静海州州格,所以用了“判”字,如果官员品秩低于州格,只能用“权知”,官员品秩与州格相等,则用“知”字。

说是说知州,实际上和知县没啥区别,毕竟静海州不设县,完全名义上好听点。

王琛知道献望远镜没那么大的功劳,能够让自己一跃成为从三品大官,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性,赵匡胤要自己全力搞电能和发展商品经济,并且把静海升为名义上的州,不会有人指手画脚。

如果没猜错,静海应该就是试验地。

试验电能和商品经济到底可行不可行。

要是可行,未来王琛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