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商业的重要(2 / 3)

“伯父仔细想想,自从您进入这长宁县,以来,觉得这个县里的一切和其他县有什么不同吗?”

朱元璋当然能够觉察出不同,从这里的衙役秉公执法,免费公共停车场和林立的高楼,以及现在的县医院。

从这一切都能够看得出来,长宁县的百姓生活的特别好,这里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善,百姓可以用富足来形容。

还没等朱元璋说什么,朱标便抢过话头来说。

“我与父亲刚来到这长宁县的时候,还以为这里是什么世外桃源呢,这里的一切甚至可以媲美应天府,甚至有的地方比应天都好一些。”

朱元璋也是点头称是,朱标的说法一点都并不夸张,而且这一切都是呈现在自己眼前的事实。

“这些全都是子安的功劳,若不是你,长宁县何以能够做到这种程度,你不为官实在是有些可惜了的。”

陆宁却是很谦虚的笑了笑,他看着两人说道。

“与其说是我的功劳,不如说是这里重视商业的功劳,说白了,只有有了足够的钱才能够做到这些,不然的话,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朱元璋身为开国皇帝,那是刀枪剑从中拼杀出来的脑子何其灵光,他马上就想明白了这里面的因果关系。

没错,陆宁之所以能够在长宁做出如此辉煌的成绩,就是因为长宁的知县刘昌禄是一个能够支持他发展商业的人。

正因如此,他才能够在长宁县施展拳脚,赚到足够的钱,从而把这里的基础设施和百姓生活全都提高了一个档次。

窥一斑而知全豹,长宁县能够如此,若是推而广之,在大明两京十三省全都如此的话,那天下百姓的生活岂不都会平安富足。

朱元璋现在才明白了,治大国如同烹小鲜在一个县是如此,对全国也是如此。

如果大明的户部府库里面有钱,那朝廷就没有办法赈灾,也没有办法去打仗。

农业的确是立国之本,商业却也不能忽视,自己认的这个好侄子在关键时刻又上了一课。

想到这里,他马上就对陆宁说。

“子安说的非常有道理,这次回去以后,我就会和朝中那些老朋友提一下让他们跟陛下也透透风,会对商业有一些扶持的政策。”

陆宁很是欣慰的点点头,回答朱元璋说。

“伯父若能如此,那实在是天下商人之大幸,也是我陆宁之大幸,我在这里替天下商贾谢谢伯父了。”

说完之后,陆宁起身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