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满座皆惊(2 / 3)

,这人怎么能写得出这样的诗?

自古以来,伤春悲秋已经被人写烂掉了。

但此人竟反其道而行之,直言秋日胜春朝。

这样的诗,不说别的,单单是立意,就能叫人拍案叫绝。

他方才那首诗,作的如何,他自己心里清楚,中规中矩罢了。

如何能压得过这样的开山之作?

陆俊达咽了口唾沫,有些讪讪然,只能道:“第二首呢?”

“期待公子大作!”

只能寄希望于第二首了,其实有句话朱犇说的很不错:灵感!

读书人作诗是要讲究灵感的,现场做出一首精妙绝伦的诗词来,往往许多读书人都做不到,即便是一些成名已久的大儒也做不到!

所以像这样盛大的诗会,大家一般都会提前十天半月,先想好诗词,再来赴会。

所以,陆俊达并不认为李长空第二首诗词也能像第一首一样另辟蹊径,推陈出新。

只要稍显中庸,自己就能挑出错来。

再加上师傅也在场,到时候,借着他老人家的面子。反败为胜,扳回局面,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李长空只一开口,他便后悔了,意识到自己似乎犯了根本性错误。

只见那位显眼的白衣少年,站在高台之上,面对众多青年才俊,诗词大家的审视,却是丝毫不曾露怯,朗声吟诵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咕咚!

现场响起了无数吞咽口水的声音,众人看向高台上的白衣男子,甚至生出一种错觉:此人乃是月上仙神下了凡尘。

只怕只有当世谪仙,才能写得出来这样的词吧。

“我这首词,如何?”吟诵完后,李长空看向陆俊达,出言问道。

陆俊达闻言,浑身抖如筛糠,面如死灰,上下嘴唇不断开合,却愣是说不出半个字来。

“好!这首词,当为中秋之最!李公子这首词一问世,怕是今后中秋,我辈读书人,当再无词可作!”

这句话自然不是陆俊达说的,而是从人群中传出来的响亮声音。

李长空循声望去,却见一道熟悉的身影——国子监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