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离开夏朝,周游列国(2 / 6)

王莽心知,自己的大限,恐怕也不远了。

时间从不用快刀杀人,只在一点一滴的痕迹上,重重下刀。

“您离开的这些年,荀轲也干了不少事情,还有小莹,如今她负责总览夏朝医馆的事宜.”

王莽坐在石桌对面,如同汇报工作一般,和顾担讲述着这些年里,他未曾得见的变化。

整体来说,便是夏朝稳中向好,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生活条件也在稳步的提高。

顾担虽未在庙堂,但从民间百姓能够有闲心和余钱去参加各种节日倒也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在大月的时候,这种庆典可从来都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玩物。

如果连饭都吃不饱的话,无论给节日赋予上什么样的意义,都没有人关心。

只有在保障自身的生活之后,大部分人才能够有闲心和情调给自己的生活找出些欢乐。

顾担默默的听着,王莽从不谈及自己,只是诉说他人的功绩。

但是民间,已经有圣王之名在传颂。

圣王,是荀轲对于皇帝最高的赞誉,并非是特指。

但能够让人自发的将这种名号给安在身上,也是了不得的一件事。

起码在顾担记忆之中,上一个做到这种程度的人,叫墨丘。

但王莽又做了什么大事呢?

没有。

夏朝至今已有四十八年,除了摊丁入亩之外,竟找不到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甚至连摊丁入亩,都是顾担强烈要求的。

如果将这件事剥除出去,竟然会惊讶的发现,在夏朝,几乎找不到太多王莽这位皇帝的痕迹。

或者说,关于他的痕迹,无非是任命了谁谁谁之类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这不是皇帝本身就应该有的职能么?

可他厉害就厉害在,能够潜移默化,将人安放到恰到好处的位置上。

这么多年了,顾担从未在民间听说过王莽特别过人的事迹。

一些夸赞之词,也无非是耳朵都听出茧子来的:勤政爱民啊,励精图治啊,生活朴素啊,兴修水利啊之类的乱七八糟一大堆毫无特色的夸赞。

似乎,没有一个词汇能够给这位夏皇的功绩落下定论。

他每一样都沾一点,但每一样又是那么的不起眼,以至于常常将其忽略,乃至于忘了夏朝还有这么一位夏皇。

如果将如今夏朝的历史定格,那夏朝的前半段一定是墨丘和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