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有没有可能,还是东胡王?(2 / 6)

就不信了,赵国这么多小吏,难道就没有几个能人?说句不好听的,哪怕是一群流氓,也会有比较厉害的流氓头子。

众人对视了一眼,虽然赵括嘴上说是突然想起来的,但这么成熟的想法怎么看都不像是突然想的,反而像是蓄谋已久。

毫无疑问,这件事只要公布出去,将会在赵国整个官场掀起轩然大波。

少部分有能力的人会弹冠相庆,而那些没有能力,只是靠着祖宗的荫庇当上吏员的人则如丧考妣。

底层的官员也会人人自危,没有人想从堂堂官员,成为小小的吏员。

“敢问大王,吏员考试是只举行一次,还是形成惯例?”蔺相如见没有说话,只好上前询问。

“惯例,不过第二次授官的考试,暂时只举行一次,后续等考核制度优化之后再说。”赵括想了一下,开口说道,如果考核制度能够完善,这样的考试是没有必要的。

只要在选拔吏的时候考试就行了,吏到官没有必要特地设定门槛。

“那这次考试放在什么时候?”蔺相如问道。

“燕地要明年才能逐渐恢复安定,就放在明年年底吧,具体时间、事则由诸位爱卿安排。不过现在就可以把消息放出去了,让大家都准备准备。至于题目。由虞卿负责,可以联合学院一起出题。以法律、案件处理、民事纠纷、算数、治理、国家以及地方发展为主。地方考核可以加入地方特色、风俗文化等因素。”赵括想了个大概之后,很自然的把锅甩在大臣头上。

大臣,就是帮他干活的。

这也是他为什么日日夜夜想着怎么招揽人才,培养人才的原因。

人才越多,能力越强,他就越省事。

“法律、案件处理、民事纠纷、算数、治理、国家和地方发展……”虞信已经清楚赵括想招揽哪部分人才了。

“臣会努力办好。”虞信说道。

“最后一件事就是开发燕地,特别是辽河平原的事情。”赵括说道。

燕国,还是那句话,远离中原,气候寒冷,农业并不发达,全国主要产粮区就是燕山以南,以蓟城为中心这部分。

这部分水利设施已经很完善了,人口密度也很高,开发的潜力不是太大。

辽河流域到燕昭王时期才被纳入燕国版图,至今不过数十年,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得到有效开发。

当然,除了辽河平原之外,北方还有面积更大的好地方,那就是东北平原剩下的地区以及外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