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邮驿和官道(2 / 3)

但是大宛距离赵国太远了,赵国从居延古道西行的商队到现在都没有回来。出发一个月后还派人送过一封信,之后连信都没有了。

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河西走廊在这个年代已经非常非常危险了,居延古道四周全是大漠,比河西走廊还要危险,赵括只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归来。

“除了军事文件和官方文书之外,凡赵国人,皆可以通过邮驿站进行寄信。寄信需要购买专门的信封,每个五钱,信纸每张一钱。正在服役的士卒及其亲属,每年有一次免费寄信的机会。”

在这个绝大部分人都不识字的时代,写信是非常奢侈的,但是如果有机会,即便大家托关系找人,也会想办法给留在家中的妻子和在外打仗的丈夫写一封信。

信封和信纸主要是为了回一部分成本,除了本身的价钱之外,赵国还可以在信封上印赵国商会的广告,赚一些广告钱。

这样一来,每年赵国只需要投入一半左右的钱,就能够将邮驿站维持下来。

至于反过来赚钱,不发生奇迹的话,是不可能的。从邮驿站开始设立,到之后两千年,就没有哪个朝廷靠这东西赚过钱。

下方官员除了议论需要花费多少钱,赵国能不能支撑住之外,没有太大的反应。

截止目前为止,赵国所有的变法,除了一开始清量田亩,重立农税和兴建学院,普及教育之外,没有一个触及他们的利益,反而给了他们不少好处。

清量田亩,重立农税也因为上层贵族站在赵括这边,最后顺利实施下去。人家大地主都不管这些,剩下的小地主想反抗也没得机会反抗。

至于兴建学院,虽然赵国喊了这么长时间,但不可否认是,直到现在,赵国也就建了一座邯郸学院……

连第二座学院都没有!

至于军功授爵,对大家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座的所有人,没有一个官爵是从祖上的传下来的。

赵国早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运气好的,能传一两代,运气不好的,人死后,赵国直接就把爵位收回来了。

和楚国那种到处都是盘踞几百年的封君完全不同,所以赵国变法的压力要远远小于吴起在楚国变法。

“第九条,未来五年之内,赵国所有郡县,全部通上官道,这件事主要由魏齐负责,各地区配合。”赵括继续说道。

截止到目前为止,赵国主要几条官道,除了晋阳到石邑,上党到邯郸两条横穿太行山的道路之外,其余道路已经全部修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