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基础教材(2 / 3)

没有半点谄媚之色。

话说如果不是这个性格,也不至于混成这样,这种饱读诗书的士子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弄个小官当当。

「坐吧。」赵括指向座位。

周野也没有客气,径直走到座位前坐下,虽然不知道赵括喊他过来做什么,但肯定不是为了杀他。

既然不是为了杀他,那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不知大王召见草民所谓何事?」周野拱手说道。

「寡人听先生在酒楼说书,觉得很有趣。」赵括说道,虽然他压根就没有听几句,「想问一下,这些故事是你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还是自己想的。」

「有些是草民在其他地方听别人说的,有些则是草民根据所听到的事情加以改编的。」周野说道。

「是这样的,寡人想请先生编写一些小故事,用来帮助我赵国学子读书识字,提高学习兴趣……」

接下来,赵括将兴建教育,以及邯郸学院,包括河套正在建造的学院说了一遍。

学院好建,但是教材却不是那么好编订的,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教材。战国时期没有三字经,没有弟子规,也没有百

家姓,也没有千字文。

至于《诗》、《书》、《礼》、《义》、《乐》、《春秋》啥的,虽然是孔子用来教导弟子的教材,但是并不适合作为孩子启蒙的基础教材。

其他诸子百家也都有不少著作,也都没有一个适合做基础教材的。

一方面,赵括不希望孩子过早的接触诸子百家的思想。

另一方面,这些著作太过晦涩难懂,贵族教导族内的子弟,基本上都是一对一或是一对几,每一个学生,老师都能照顾到。

但是一旦普及教育,一个老师就要面对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孩子,想要每个人都照顾到,完全是不可能的。

必须简化教材,让老师更容易教导,让学生更容易学习,降低双方的负担,才能真正的普及教育。

今天赵括见到周野说书,突然就想到这个办法,这些故事连大人都能吸引住,更何况孩子呢。

「教育学子的小故事……还请大王容草民考虑一下。」周野面露激动,却没有立刻答应。

这件事干好了,他就开创了一代先河,名垂千古绝对不成问题。

试想一下,以后赵国所有学子读的全是他写的文章长大的,见到他至少要行半师之礼,恭敬的叫一声先生,谁能挡住这种诱惑!

但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