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二章 抑商(2 / 3)

取灭亡。臣为大王贺!”王稽两眼放光,神色激动,大声说道。

“赵国一直在购买粮食,怎么可能会缺粮?”太子柱皱眉说道。

“请问太子殿下,若是赵国粮仓溢满,不缺粮食,还会买粮草吗?”王稽俯身问道。

太子柱没有说话,他觉得事情不是王稽所说的这么简单,但是他又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

“正是因为赵国的黔首可以通过经商、做工来养活自己,导致赵国土地无人耕种,粮食短缺,所以赵国才不断从其他各国购买粮草。我秦国只要联合其他国家,不将粮食卖往赵国,赵国必然国困民饥,到时候,我秦国只要遣一偏军,便可吞并赵国。”王稽大声说道。

“吕卿觉得呢?”秦王没有表明态度,而是看向吕不韦,当遇到大臣之间想法有冲突的时候,他都会让双方说完,然后再做出判断。

而且吕不韦本身就是商人,对商人的理解是其他人所比不了的。

放到以前,秦王稷肯定不会有重用商人的想法,毕竟重农抑商是秦国一直以来的政策,但是赵国的变化实在让他有些眼馋。

如果能让秦国变强,能让秦国富裕起来,改变一下也未尝不可。

秦国,从来不是一个缺乏改变的国家。

至于秦法规定的重农抑商,秦王稷表示,秦法能够约束秦国所有人,唯独约束不了他。

国君,凌驾于秦法之上!

吕不韦低着头,手心紧紧攒在一起,全是汗。

重农抑商在秦国早就深入人心,他说任何一句帮助商人的话都有可能遭到官贵群起而攻之,王稽的表现就是例子。

但是现在秦王很显然对商业产生了兴趣,他如果能够说服秦王改革,重视商业,很有可能能更进一步,和商鞅一样位极人臣,封侯拜相,将秦国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

当然,最后八成也会和商鞅一样死的很惨。

或者后退一步,按照现在轨迹继续。

他如今已经进入秦王稷的视野,和太子拉近关系,而且逐渐受到重用,在秦国站稳脚跟,等到异人继位,荣华富贵是板上钉钉的事,同样能够封侯拜相,只是时间上会晚一些。

吕不韦是一个商人,最善权衡利弊,他没有以身殉道的觉悟,这种投资大,回报小,而且有生命危险的傻事他是不可能去做的。

“回大王。臣以为,赵国多贫瘠之地,只能通过商人购买粮食才能养活全国黔首,而我秦国坐拥关中、巴蜀两座粮仓,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