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名臣的璀璨风姿(2 / 3)

外之后,终于在全国所有土司辖境内推动并落实下来,之后,大明改土归流的第一功臣朱见深功成身退。

但朱见济是知道朱见深的能力的,没有给朱见深退休的机会。

正好,中南半岛总承宣布政使司总左布政使张鹏致仕,朱见济给足了张鹏面子,搞了一个大张旗鼓的欢送仪式。

毕竟是帝师嘛。

而且张鹏这些年在中南半岛矜矜业业,中南半岛的稳定,张鹏功不可没。

之后,越王朱见深移藩中南半岛,任然封越,但补张鹏的缺。

这又进一步拔高了张鹏在青史上的评价:他的位置,竟然是由一位对大明有着耀眼功绩的藩王来补缺,可见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越王朱见深也很意外。

他没想到广安帝陛下竟然放心他去坐镇中南半岛。

虽然没有兵权,但这可是封疆大吏。

而且在中南半岛捞钱也是“合理合法”的,当然,朱见深没必要捞钱,因为朱见济给他的待遇是相当高的。

朱见济甚至分了大明皇家银行的干股给他。

毫不夸张的说,有了这份干股,朱见深这一脉几辈子都不愁吃喝了——其实这个局势有点尴尬,朱见济削藩了,可如今大明两大藩王,朝王朱佑槟坐镇**,越王朱见深坐镇中南半岛,反而比削藩之前更为强大。

唯一的弱点就是两大藩王都没有兵权。

但天高皇帝远,这两大藩王或者其后人,一旦拥有了财富,就有豢养私军的操作空间,对大明疆域的大一统存在威胁。

朱见济显然也想到这些事了。

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最有效的一项,当然是擢升了**和中南半岛两个地方的锦衣卫的权力,加强地方三司监督体制。

广安二十年,朱见济四十五岁了。

过了不惑之年。

这个年纪,恰好是一个帝王最巅峰的年华。

上皇朱祁钰彻底不理政事后,朱见济本该移宫乾清殿,但他住惯了文华殿,不乐意搬家了,所以把太子赶了过去。

何况经过二十年,大明的**中心早从乾清殿转移到文华殿了。

这几年下来,朝堂又有一批老臣驾鹤西游。

一代功勋巨臣杭敏驾鹤西游,作为这些年广安最心腹的臣子,朱见济给的待遇很高,其他的就不说了,仅仅是一个谥号,就直接追谥文正。

这是文官最高谥号。

关键是对于这个